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点读后感

(2015-01-04 15:27:19)
标签:

杂谈

昨天看了阎真的新长篇《活着之上》,颇有些感想。我以前读过他的《沧浪之水》,觉得很不错,把一个小人物在中国机关制度折磨下的痛苦写得很真实,很无奈,虽然我从未在机关工作过。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多事情是可以互证的,黑暗和不平,绝不会只发生在机关。我还记得在十多年前,坐在宿舍的床上,在电脑上看他这部小说的情景,那书中借助主人公之口时时中断的议论,虽然略显反复啰嗦,但一句句似乎都敲击到了我的心头。我喜欢这种作品,在中国,这种批判现实的作品很缺乏,在中国现状下,我对那种津津有味模仿外国作品,玩弄情调的东西没什么兴趣。因为,这个国家并没有进入和发达国家相同的发展阶段,所有的模仿在我看来都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而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又看到了一个自己会喜欢的作家,虽然我并不认为他洞察了中国的一切,但至少思想不会像我才发现的这么愚昧。

 

这本《活着之上》,依旧是絮絮叨叨,以一个在高校工作的男主人公的口吻来叙述他所遇到的一切不平,里面描写学界的内容,当然比刘醒龙之类要好很多,毕竟作者本身在大学工作。但我还是认为有些虚假。我感觉作者有意把主人公写成一个呆子,然后在社会处处碰壁。我不否认高校或者有这种呆子,但他呆得有些不一致……

 

这些且不说他了。单说主人公念博士时,穷得叮当响,老婆等着他挣点外快回家。他在同学的介绍下接了一个活,给一个东北企业家写传记。十万块。企业家很慷慨,他也如坐春风。但当听说企业家的钢铁长原先是“满洲制铁”时,他竟大义凛然地拒绝了这份外快,还把自己的选择写得非常悲壮。这让我对本书的期待立刻跌到了井底。一个作家,不知道独立思考,依旧靠着所谓民族大义来驾驭作品,是不可能写出好东西的。这样的书,得个路遥奖,毫不奇怪。

 

也许《沧浪之水》并没有那么好,只是我读它时,还比较年轻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