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曲

(2008-07-24 13:13:30)
标签:

文化

我对戏曲的认识,来源于外婆。记得有一天很晚,和她去爱国电影院看《铁弓缘》,一个女将背上插几面旗帜,一会儿打架,一会儿咿咿呀呀地唱,后来缔结了一桩婚姻,好像和她的一张弓有关,具体内容可真是忘得精光了。

 

那时电影产量少,电影院经常放这种戏曲片,现在就是故事片都很难上院线,真是今非昔比了。初中时候,有同学喜欢和我比赛说电影名,说得多的就赢,现在除了大片,谁还记得上映过什么电影呢。

 

我对戏曲片当然是很不喜欢的,因为节奏太慢,而且滑稽得很,像猴戏,只适合小农经济时代图个热闹玩玩。当然也有例外,昆曲《牡丹亭》的“游园惊梦”那折,还是非常非常好听的;粤剧《帝女花》的“香夭”那折,也如泣如诉。为此我还专门看了一点某个昆曲表演家的传记,说她十来岁时就学昆曲,每天要戴着厚重的假发首饰练习,那种假发闻起来非常臭,臭得有时让她窒息。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油然产生了同样的生理反应,原来那种在舞台灯光下熠熠生光的头发珠饰,竟是像大粪一样的。

 

现在有人给这种大粪般的珠饰,取了个并不算贴切的名称“铜钱妆”,因为著名设计大师叶锦添竟然要把它带到电视剧《红楼梦》里,让大观园内外的所有娇媚或者不娇媚的雌性,额头都挂上它,简直让人喷饭。世上真的很难找到这样不着调的设计师了,不说没文化,就连起码的审美眼光都没有,让一种不得已在舞台上出现的戏曲化装饰,用在写实性的电视剧中,还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别出心裁,想不让人吐都不行。

 

如果这部电视剧将来播放,我都不敢打开电视机,怕不小心碰上它,生理上受到折磨。我很少对艺术评价这么刻薄的,这次是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西瓜
后一篇:国家罗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