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早上看到新闻,说今早十点南京城鸣钟纪念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的大屠杀。
对于这个大屠杀的细节,我实在了解得再详细不过了。遥想八十年代末,在南昌文化会堂看电影《屠城血证》,真是记忆忧新。那天,我迟到了十分多钟,一进去,就看见银幕上鲜血淋漓,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心中波澜起伏,好像乘坐在一艘十八世纪的帆船上,颠簸在风浪滔天的渺瀚大西洋之中,难以平静。电影散场,又回到秋日的灿烂阳光下,好像从地狱再次回到人间。如果这时有人看见我,一定会觉得这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脸色凝重得奇怪。他没有心情回家,骑着自行车径驰到市新华书店,在一楼的国际关系组的书堆里狂找有关抗日的史料,他想知道那个魔鬼派遣军的点滴详情,由此成了一个抗日战争史的爱好者。
后来又看了电影《黑太阳七三一》,香港拍的,一系列拿中国人做人体细菌试验的画面令人发指,又惊叹香港人也是爱国的,竟会拍如此严肃的爱国影片,由此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后来买了《南京大屠杀》的报告文学书,作者忘了,总之看了无数遍,热血沸腾;又买过中国缅甸远征军的纪实……,我那时是地地道道的一个愤青,但愤慨之余,又逐渐了解了日本的强大,记得后来在新华书店三楼的处理降价书中还淘到一本《世界史年鉴》,里面记载在1945年初,日本还有飞机5000架,大小舰艇数百艘,陆军460万……,由此痛苦地认识到,所谓抗战八年的胜利不过是美国的胜利,中国人不过是拣了个便宜。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忙,不管是哪个党领导,不管那个党的那根中流砥柱有多么粗大,我们注定了是亡国的命运。这个认识虽然痛苦,但不得不承认。
尤其是一些可怕的事实不愿目睹。一个甲子都过去了,当年暴虐的日本,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繁荣、富强、自由、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我们这个当年饱受蹂躏的中国又如何呢?多如牛毛的贪官污吏,一如鲁迅笔下的愚昧民众;中世纪的政体,奴隶思维的国民,真是你情我愿,相得益彰。这样的民族,如果没有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文明世界规则,而仍旧停留在当年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他们不该遭到屠杀,又该谁呢?
一个国家如此没有长进,每年纪念自己被屠杀又有什么用?
遥想当时青春之朝气勃勃升腾,真不知缘何愤激,缘何悲伤。殊不知在任何时候,个人的力量在强大恶习之前的渺小,根本不值得一哂。还不如醉生梦死,曾几何时,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准则不知不觉地完全认同了《世说新语》里刘伶的“及时行乐,死便埋我”。不知道魏晋的人是不是相信有一个另外的永恒世界,像汉代人普遍认为的那样。但是,读陶渊明的诗,觉得他的感叹却有些像无神论者,充满着对生命一去不再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