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大伯已经去世多年了,是得肠癌死的。活着的时候,他曾经自豪地说:“我的胃很强大,就算把铁吞下去,也能消化掉。”他的胃也许是够强大罢,可是肠子不配合。
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事,莫过于看见他暴怒地打自己的女儿,打得她哭爹叫娘。那时她似乎年龄也不大,顶多两岁。为什么惹得大伯如此震怒呢?原因是她竟然不小心,把一包饼干撒到了尿桶里。在那个时代,饼干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奢侈品,更何况是大伯这样贫困的家庭。
大伯的贫困,一则有政府的因素,谁叫他不幸生在了这个国家;一则有他自身的原因,他生了一大堆女儿,可是为了等到一个儿子,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停地生下去,大有他老婆不绝经不罢休的势头。古人说:“盗不过五女之门”,一个家庭有五个女儿,自来就是穷困的象征,连强盗也懒得光顾。而我大伯有几个女儿呢?让我算一下: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那个被他暴打的是第六个,好在――第七个终于是儿子。
灾难结束了。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生儿子,据说是为了怕绝后。其实像大伯这样的人,又没有什么财产,要那个所谓“后”干什么?人死了也就死了,人琴俱亡,要那个狗屁“后”有什么用?
然而,他可不管这些。第七个儿子,他是当人来养着的。前面六个女儿,却都是养猪,是第七个的陪衬。
大伯虽然目不识丁,却早早被招工,成了飞机制造公司的工人,每天早出晚归,毫不懈怠,有时下班了,还要顺便挑一担柴禾回来。有一个场景我还历历在目。某日开饭了,他的猪孩子们每人捧着一只粗瓷大碗,吸溜着狗彘一样的食物,欢天喜地的。他老婆独独给他蒸上一碗鸡蛋羹,理由是:他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是挣钱养家的人,所以需要这个鸡蛋的营养。所以,那碗鸡蛋羹,除了他的宝贝儿子可以尝上一调羹,其他的猪孩子都只有虎视眈眈看着的份。
想到这个场景,我有些悲愤。我想替他的六个雌性猪孩问问他:凭什么你觉得自己是家庭的顶梁柱?我们谁想生下来当你的女儿了?谁想被你当猪一样养着,还必须感恩戴德亲热地叫你爸爸,你以为你是谁?
然而他自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生你下来,就是对你有恩,这是中国人的典型思维。
胡适先生是多么伟大啊!他对儿子说:树本无心生子,我亦无恩于你。要是中国人都像胡适先生这样明智,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多猪孩。
大伯已矣。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然而,我希望,他们能逐渐走出猪的世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