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用流氓手段对抗采访面临“拐点”
易晖
6月1日下午,北京发生一起老人砍伤儿子孙女后跳楼事件,《京华时报》两名记者前往现场采访,遭到两名便衣警察阻挠和殴打,其中一名便衣警察还自称流氓。在先后将打人者称为“死者家属”“不明人士”“附近居民”后,北京市朝阳警方终于承认打人者是民警,并向记者道歉,两打人民警也被停职检查。(昨日《京华时报》)
记者被打已不是新闻,而打人民警很快被停职检查倒是新闻。目前,《京华时报》看来“情绪稳定”,对警方调查结果和致歉态度表示接受,还就下一步如何加强沟通合作予以了充分交流。这更是新闻了,按理说,跟自称流氓的警察是没法沟通和交流的,除非自己也自称流氓。但《京华时报》似乎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仅逼着警方低头认错,还达成了今后的合作共识,这“一个又一个胜利”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回顾记者与“流氓”的pk过程,可以相信,只要有勇气、智慧和实力,记者还是可以和自称流氓的人沟通合作甚至充分交流的。《京华时报》一名当事记者“王萱萱_wyx”发微博称:“没穿制服的自报是流氓,穿了制服的直接关门视而不见。警察———老百姓的心伤不起!”微博被很多网友所关注,被大量评论和转发。这就是勇气和智慧——不怕邪,抗争到底,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体现了实力——借助网络的力量,获得广大网友的支持。其实,就算是真正的流氓,也不过都是欺软怕硬之辈,电影里的流氓在弱势者面前不可一世,而在“老大”或更强势的对手面前就只有低头、陪笑脸。
《京华时报》的胜利来得很快,还因为他们没有遇到真正的流氓,否则还得展示更大的实力才能取胜。自称流氓的人也许是看多了王朔的小说,随时用“我是流氓我怕谁”吓唬人,但事实证明,“伪流氓”虽然敢于在黑暗中打人,,却不敢在阳光下耍流氓。《京华时报》记者此次采访,不仅带着还原事实真相的“阳光动机”,而且拿得出大量的“阳光证据”。当事刑警原话为“我不是警察,我是流氓,相机拿过来,你拍着我人了,删了!”有录音为证;对于打人者,有现场照片为证。警方在没有看到打人者照片时,说打人者为“死者家属”。看到打人者照片后,说是“不明人士”,又称是“附近居民”。最终在“阳光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打人者是民警。
在为《京华时报》的胜利庆幸的时候,又不免担心:假如记者遇到真正的流氓,将如何应付?
昨日昆明同城媒体报道: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的记者在采访昆武高速公路施工事故时,遭施工方阻扰,相机被“拿走”,其中的资料被删除,在民警的协调下要回相机后,储存卡却不见了。之后,相机又再次被拿走。记者看来没有被流氓打,但记者的相机一再被强暴,如同遇到了流氓。
维护媒体和记者的权益,不能单靠“协调”。有人大代表表示,记者被打或采访受阻扰事件频繁出现,说明刑法在修正中增加保护记者安全的专门条款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记者在采访中受到伤害,或者被殴打、围攻、辱骂类似情况,可能没有达到刑法规定的定罪量刑标准,如果在刑法中增加保护记者的专门条款,就可从重处罚,按构成犯罪处理。
刑法保护记者采访,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在目前,还是只能通过媒体和记者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斗智斗勇斗实力来逐步化解。好在阴暗的东西害怕阳光,任何殴打记者,“强暴相机”的行为都阻挡不住阳光。两位打人民警被停职检查,说明用流氓手段对抗采访,在充满阳光的网络时代已经面临“拐点”,沟通合作才是和媒体打交道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