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臂录》十七  革法(译文解析)

(2015-02-10 19:13:09)
标签:

拳法

拳经

少林寺

武术

嵩山

分类: 其他

博客首页

《手臂录》十七  革法(译文解析)

:少林僧洪转曰:“我立中四平持枪,腕前阳后阴,彼枪圈里扎来,我前腕向前一覆,后腕向后一仰,枪头于彼前手外六寸封下也,封后即可扎其虎口。”

沧尘子曰:“拿,即封之用于高来枪者也。”转公语甚详,故取用之。观此,知少林非不知枪意,但不知于此下万苦练习之工,便是不知枪耳!

封下枪身才直,不可向右,亦不可用力。

:洪转曰:“中四平持枪,腕前阳后阴,彼枪圈外扎来,我前腕向后一仰,后腕向前一覆,枪项于彼前手外六寸闭下也,即可扎之。”

沧尘子曰:“拦,即闭之用于圈外低来枪者也。”我身全在圈外,极要防守,闭时大须用力,又蹲坐以助其力。彼枪死于地,抽不去,方是练法。闭满时,枪尖开于身后三尺也。

练闭工足,用于圈里来枪,即是大卷,出其意外,其枪飞去至横,大败矣!

 

练时,封下即于左边向上圈起,闭下即于右边向上圈起,作望月形,使手法圆熟,日后破枪,百倍得力!动手必要阴阳互换,转得圆熟,百巧自从此出。

双头枪极难革,只以封闭革之,能革双头枪,封闭方小成也!

豁里透子午枪,足略蹲坐,以封闭革之,乃为正理。

少林于封闭无工,故用他法,可笑也!

即扎法亦带封闭,则直力中有横力。

凡重轮形、偃月形、纤月形、玉玦形等法,皆于此中分出,或多分、或半分、或少分而为之也。

封闭手熟,诸法说破即能用,不熟,说会亦无用。天下事皆有总头,有先务,岂法法而练之哉?初学时,欲重实,作卵形,渐练渐收作圆形,至精至熟,圆大如钱,则能用迎枪,枪技终矣!

:即“闭”之前手低、后手高者也,用于圈里扎下部。枪在离彼前手外尺半开其枪于右也,即可还扎下部。革法枪根忌高,而提之枪根直过头。

真如曰:“长竿虽利,提拿可降。”盖谓用于“滴水”者也。提拿者,提而又拿,再提再拿,进后踮步,即“海马奔潮”也。

:用“提”于下部枪自圈外来者也,比“提”多腰腿向前一摆,亦死其枪于右,身在枪左。虽死枪,亦不容其在枪左,恐有变也!掳后皵[què]起发扎,即“白蛇登树”也。

沧尘子曰:“古法‘掳’含于‘提’中,不自立名,故但曰‘封、闭、提、拿’。”来枪前后皆有上、中、下共六枪,而革法只有四,古人之意深矣!

:即“封”之用于高来枪者也。

沧尘子曰:“封、闭、提、拿,古人立此四法,非独摄尽诸法,亦欲人知上下来枪皆同于无,而专注力于中平之封闭也。”

洪转补之以“掳”,而又加“拦”、“还”、“缠”以为“八枪母”。

夫“掳”即“提”之次身,“拦”即“闭”之次身,而亦尊之为母,“缠”即“封”、“闭”之耳孙,“还”则小小一法,何以称之为“母”?

总由少林之枪知有教学而不知有习练,故以刘仲、张敖同尊为“太上皇”也。枪母如此,余法可知;枪师如此,其徒可知!

:枪之离我杆来者,击打可开;贴我杆者,击打不能致力,非封闭不开。至于豁里透子午枪,非封闭加蹲坐以砑之尚不能开也。

:真如曰:“开步蹲坐而拿,直至彼前手削扎也。”又曰,“前卷后出,无不伤人!”

反卷:敬岩妙法也。彼枪圈外来,我偷枪于其枪之右,大开之,必飞去数尺。

:有“边拦”、“裙拦”,即提、掳之后手起至胸者也。

此手法本沙家之封闭,枪长腰软,若后手不起,则与枪尖不相应,不得已而为此。杨家不察而杂收之,自此莫有辨之者。本不当收,收之以显其失。

:真如曰:“即拦也,紧密者肘贴肋下。”

沧尘子曰:“高枪来迫,唯勾能开之,即白牛转角之手法也。”然肘贴肋下,犹未极紧密,须卷自乳前,腕自阳而更转之,至手背向天。

真如曰:“破鞭、锏用于前,即勾之手法也。”

:革圈外扎头者,亦带纤月形。

大封:连环革法也,彼扎、革往来不已,名为“连环”,用实工,使手熟,乃可用诸法耳。

 

译文解析

,少林僧洪转道:“我用中四平势握枪,前手心朝上,后手心朝下,敌枪向我圈里扎进,我前手往前(身体正面为前,背面为后)一翻,后手往后一仰,枪头在敌前手外六寸处封下,封完随即贴杆扎敌虎口。

沧尘子(即吴殳)道:“所谓拿,即用封来对付敌高来之枪”,洪转公说的很详尽,故选用他的话。见此语句,知道少林并非不了解枪的真意,但如果不知道在封上要下万般劳苦的练习工夫,便是不懂枪。

向下封,枪身才能够笔直,不能偏右,也不能用力。

解析:只要中四平持枪,腕就要前阳后阴,枪根要跟臂骨相对。

,洪转道:“我用中四平势握枪,前手心朝上,后手心朝下,敌枪向我圈外扎来,我前手往后一仰,后手往前一翻,枪项(枪项指的是枪头下的杆部,不是枪头,用枪头无法压死敌枪)在敌前手外六寸处闭下,随即扎敌。”

沧尘子道:“所谓拦,即用闭对付圈外低来之枪。”我身体完全处于圈外,必须做好防守,闭时要用大力,还要蹲坐以助力,把敌枪压死在地上,使敌无法抽回,才是闭的真正练法。闭完全发挥之际,敌之枪尖已在我身后三尺处(意指要用如骑龙等阔大步法,先闪避敌之扎枪,让敌枪扎到我左身后三尺处,我再用枪项闭,才能压死敌枪,少于三尺,根本压不住)。

闭的工夫练得久,对于敌向我圈里发的枪,即使是大卷枪(蹲坐而拿,亦名伏地枪),也能出其意外,令敌枪横飞出去,遭至大败。

习练封闭时,前手封下的同时,后手将枪根向左上圈转,前手将枪闭下的同时,后手将枪根向右上圈转,枪尖旋转的影迹皆呈望月形。要让手法圆而熟,长期下来破解敌枪,轻松百倍。枪一动作,就要两手阴阳互换,转得圆而熟了,百种巧法都能由此发挥出极致。

双头枪(即圈手)特别难革,只能用封闭来革,能革双头枪了,封闭的工夫方小有所成。

对付豁里透等子午枪,腿要稍微蹲坐,用封闭革枪,才是正规用法。

少林在封闭上没有下工夫,刻意去用其他的办法,可笑之极!

事实上,扎法中也有封闭,所以扎的直力中才有横力。

凡是重轮形、偃月形、纤月形、玉玦形等技法,都从封闭中分出来,或分得多、或分得一半、或分得少,以此转化。

封闭练得手熟,其他行着枪法只要一说透就能使用,手不熟,再说尽也没用。天下之事都有根源,有最先要做的,怎能每招枪法都能习练得了?

开始学封闭,要用猛劲实革,枪尖影迹呈卵形。随着习练水平的上升,慢慢将枪尖影迹收作圆形,圆如铜钱大小,就能用迎枪了,此时枪法已获大成。

解析,万派归宗,即随处可用迎枪,以攻代守,以守代攻,是枪法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封闭上下足五七年以上的工夫才能达到。现代人更不易达到了,因为即使有单练的基础,还要有高水平的枪手不断的陪练喂招。

,即闭的手法,但前手低,后手高。用来防御敌向我圈里扎来的下部枪。我枪在离敌前手外尺半处将敌枪开于我右侧,然后还刺敌之下部。革法中忌讳枪根高于枪头,但提法的枪根要径直超过头部。

真如道:“长竿子虽然猛利,我用提拿之法可以降制它。”这是说用在滴水势里。提拿,即先提后拿,又提又拿,用后踮步进敌,所谓海马奔潮。

解析,提的后手或者枪根要超过头部,吴老在二十四势中说过,在此又强调,程真如在《峨嵋枪法》中也说过。

,用提的手法对付圈外低来枪,相较提增加了腰腿向前一摆,也要将敌枪开死在我右侧,我身在敌枪之左。即使敌枪是死枪,也不能让敌枪在我枪左边,怕有变故。掳后即逆皵发戳,所谓白蛇登树。

沧尘子道:“古枪法中,掳是包含在提里面的,不单独命名,故尔只说封、闭、提、拿。”敌枪扎来,前后都有上、中、下共六种枪法,但革法却只有四种,古人创此的本意很深奥!

,即用封法对付敌高扎之枪。

沧尘子道:“封、闭、提、拿,古人创立这四种革法,并非仅要收全各类革法,也是要人明白敌上下扎来的枪全当没有,只专心致力于对敌方中平来枪的封闭。”

洪转在古革法上增加了掳,却又加上拦、还、缠作为八枪之母。其实掳相当于第二个提,拦相当于第二个闭,却也尊称为母,缠是封和闭的重孙,还只是一种小小的技法,怎能称之为母?

究其原因,是少林枪派只知道墨守先人的教法,却不知要在习练中反思其中的缘由,故而将刘仲、张敖都奉为太上皇。枪母是这样,其他枪法也就知道是什么样子,枪师是这样,其徒弟水平如何也即知晓。

解析,拿是封的前半手法,即前手由阳转为阴。

,敌枪不贴我杆扎来的,我用击打就能革开,贴着我杆扎来的,击打用不上力,不用封闭不能革开。像豁里透等子午枪,如不是封闭加上蹲坐来滚砑敌枪就不能革开。

解析,砑即封之后手返上进而向下滚压敌枪,但要蹲身,跟直压不同,直压是直力,砑是旋转后向下的力。

,真如道:“闪步蹲坐拿敌枪,直奔敌前手削扎。”又道:“前手卷枪,后手出枪发扎,没有不伤敌的。”

解析,卷要蹲坐,已经不单单是拿了,而是由封转化而成的扎法。

反卷,敬岩妙法,敌枪向我圈外扎来,我将我枪从圈里转下向圈外移至敌枪的右侧,大力开枪,敌枪必飞去数尺。

解析,我立跨剑势,敌从我圈外扎来,我可以用反卷。

,分为边拦和裙拦,即提、掳的后手不过头,只到胸部。

此势的手法本出自沙家竿子的封闭,枪太长,所以腰软,如果后手不抬起来,就不能与枪尖相互照应,出于不得已而为之。杨家枪不明白此中道理,将此势也混入自家枪法内,从此就没有能分辨出此势源头的人。本来这两个拦法不该收入此书,所以收录是让世人知晓此势的来源。

解析,尝有人强辞提之后手不过头,实因古文水平有限,又长于纸上谈兵,将点校错误影印版误解之而遗之大众。不过头的提掳那是拦,所用偃月部位又有区别。裙拦即跨剑势。

,真如道:“勾,就是拦的一种,但要动作紧密,前肘须紧贴肋下。”

沧尘子道:“敌高枪逼近我身,只能用勾法,即白牛转角的手法。”但前肘紧贴肋下,还不算太紧密,必须将前手卷到乳前,前腕由阳而变成阴,直到手背朝天。”

真如道:“对付将近我身的鞭、锏攻击,就要用勾的手法。”

解析,按吴老意思,紧急情况下,常用的拦拿起不到作用时,就要用勾法。勾和扑,经常配合使用。

,用来革圈外扎头的枪,也带纤月形。

解析,剔不用转腕,即半摩旗手法。

大封,连环对杀时所用的革法。敌我扎革来往不断,称作连环。连环时,各自要用真工夫,只有手上封闭熟练了,才能实施各种行着革法。

 

传统文化交流qq群:

走进禅武医(1)QQ群:225670301

禅武医居士QQ群:230320599(只接受皈依居士加入)

 

“嵩山三皇寨禅院”微信公众平台 账号:songshanchanyuan

 

嵩山禅院微信平台二维码,有微信的朋友可以扫描加入。

《手臂录》十七 <wbr> <wbr>革法(译文解析)

鼠标点击观看以下内容:
 
 

---------------------------------

少林禅武医视频、图、文 大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