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咖云集话题爆棚,《我就是演员》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方能现象级

(2018-09-16 23:04:02)
标签:

纳兰惊梦

章子怡

徐峥

吴秀波

张馨予

分类: 纳写综艺

早在8月的时候,纳兰受邀作为“大V鉴影团”在现场近距离观摩了《我就是演员》第二期的录制。从台下观摩全程录制,到在电视机前观看最终呈现版的播出,还是有许多观察与想法值得一说。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5000d96de47f44c88a044f953b359a10.jpeg

直观感受之一便是阵容卡司更加强大了。章子怡、吴秀波和徐峥两男一女的构架,毫无疑问的确立了章子怡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就表演这件事本身来说,章子怡确实已经多次在这个舞台展示了她之所以能够走上国际舞台的原因。她临时被请上台诠释张馨予在《半生缘》中角色时的表演,对比之下差异程度相当明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66c60faae6184b5ebf4d32a065f8124e.jpeg

直观感受之二便是大导演这个角色的加入算是本季的亮点,从第一期的陈凯歌到第二期的许鞍华,如果能够接下去的节目都能按照这种级别邀请导演,节目“殿堂级”质感会更加显著——当张纪中都只能屈坐在BOSS团之中,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0170913e869043cc88bf365971aef055.jpeg

直观感受之三便是现场评论环节其实还是有些过于专业化,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其实还是有些过于理论化的枯燥。综艺节目毕竟还是要照顾娱乐性,而不是真的做成一堂表演教学课。尤其是电视节目本身就是一种大众审美品味的产品,过于曲高和寡并不见得是好事。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08edcfa151884b9e87c1f7796c2ff278.jpeg

当然,节目中暴露的问题也在可见视线之内,主要存在几个方面。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8a26024ac41b45d58c21c49950737061.jpeg

问题之一便是包括三位导师的分工到目前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明确,包括现场的导师团,许鞍华导演,表演老师刘天池、以及幕后制作人组成的BOSS团,点评内容都集中在点评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情绪层次饱满度等极专业的表演问题。个人感觉反倒是这些点评嘉宾发言内容没有层次感,没有从不同维度来表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cca49252b5e9491e80a7171108da602d.jpeg

就拿制作人的点评来说,客观上来说这些人说的再专业,也不可能比三位导演,比导演,比刘天池讲的更专业。个人觉得他们更应该从市场也好,从制作选角的角度也好来谈对台上演员的理解。他们完全可以代表一些市场化的发声,这样和专业的学院派的一些导演导师们能够形成一个更全面矩阵的行业点评。毕竟这个整个表演场上,聚集了包括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等各种角色,已然形成了一个行业的闭环,这几个环节的特色应该多体现。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3ef6d690099d4e2289e74a9874e57e92.jpeg

问题之二便是现场大导演的作用是否可以再明显?譬如,许鞍华导演作为97版《半生缘》的原版导演,是否能够讲述她当时拍摄这场戏的设想,包括当时两位主演梅艳芳和吴倩莲对于角色的处理是怎样的,现场拍摄是否有什么小故事,这样可以增加谈话内容的丰富度,也让观众也更听得下去。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494fce5bb7cd4ef3a66e7588246d9123.jpeg


又譬如, 三场戏是否都可以从现场大导演的经典作品中截取,如此一来,导演与节目的联结显然会更强,参与感也会更加明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5cdba9912bf045c1a1e020543363cc25.jpeg

问题之三是纳兰一直存在的疑问,即搭戏的对手到底是怎样选择匹配的?是类型相近?是年龄相仿?亦或者还有筛选的规则。这个筛选规则如同更加明确,还是更能制造出讨论话题,譬如演员竞争配对时,考虑搭配一位科班和一位非科班演员,用这种对比来发现问题;或者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科班演员就是匹配科班演员,非科班就是匹配非科班,这样的身份标签,其实能够做很多的文章。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6/f5fe30ebaef1485781615cd9de21deb2.jpeg

至于每期节目关于演员表演表现的争论其实都很正常,毕竟对于表演的理解是非常私人的主观感受,无论是章子怡和徐峥关于阚清子演技的争论,还是张馨予、徐璐等人表演的讨论,都是在技术区间内的合理讨论。至于如何将这种专业化的内容进行大众化的呈现,才是《我就是演员》更值得关注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