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兰惊梦/文
在前不久出席青岛东方影都电影发展论坛时,陈思诚在现场对话诸多世界影坛巨擘和好莱坞大鳄时有着一番精彩的发言,谈到了现在电影市场的创作环境,谈到了国内外电影商业体系,其中最扎眼的莫过于谈及了演员片酬这样一个敏感问题。对于现在国内演员水涨船高的片酬,
陈思诚的结论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认为现在的片酬是制片方综合考虑了市场的风险等因素得到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结果。需要做一个注脚的是,这个论坛以围绕电影背后的“大生意”展开,突出财经特色,通过与世界顶尖电影人的对话,探寻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之道。并且从“票房”“演员”“评奖”三个方面,让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进行对标,从差异中寻找差距,完善中国电影产业的整个链条。论坛的级别看看出席的嘉宾便可见一斑: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简称“奥斯卡学院”)主席艾萨克、前主席霍克、首席执行官哈德森、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CAA、WME、UTA、ICM世界四大艺人经纪公司董事长,美国索尼影业、华纳兄弟、环球影业、派拉蒙、狮门影业、韦恩斯坦影业董事长或总裁,世界著名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妮可•基德曼等等,而需要注意的是,坐在这个世界顶尖电影人环绕的论坛中发言的陈思诚的身份是一个被这样一个层级认可的,编剧界、导演界异军突起的强势黑马。

不可否认,陈思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广为人所知是因为《士兵突击》中的成才,作为演员,他的确有着能够强烈冲击观众感官和心灵的演技;而他的再次大热,则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北京爱情故事》让人见识到了他演技之外,在艺术创作上的横溢才华。应该说
陈思诚属于年轻一批演员里比较有想法和看法的一个,他曾经在采访时就表示过“做演员总觉得作品达不到我的需求,做到顶天只有80分,只有做导演,我才能去冲击100分。”而这个圈子里演而优则导的例子绝非凤毛麟角,都说有多久的电影史,演员转导演的现象就有多久。也有人调侃不想当导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员,那些演而优则导的腕儿们,或是经不住金钱的利诱,或是经不住名誉的攀比一头扎了进来。当然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名利双收,也有的成为被诟病的滑铁卢。虽然从作为演员名气的角度出发,陈思诚或许比不上赵薇、比不上徐静蕾、比不上蒋雯丽,但从导演作品的成功来看,属于“后浪”的陈导却丝毫不输分。

不过三十五岁的陈思诚坐在诸多圈中大鳄之中侃侃而谈,传达出来的是远超过他本身年龄的智慧与对电影市场的洞察力和见识深度。在谈到眼下的电影纷繁复杂的创作环境,他认为市场的浮躁狂热使得电影的主创们需要面临着更多的变数与阻碍,这是在以往电影创作中根本不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谈到演员片酬与电影质量之间的关联,他认为片酬只是现在电影市场需要考量的风险因素,但绝不是影响电影整体质量的决定性要件,演员只是整个电影生产工业中的一个环节而非全部。这些颇具新意与冲击性的观点出自这样一个看起来还很年轻的新锐导演编剧口中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这些都源于他把电影编导作为终身事业而不是玩票性质,比起有些演而优则导的昙花一现,“过把瘾就死”并不是他的选择。而此次青岛东方影都的中国电影发展论坛把陈思诚和诸如环球影业国际制作总监贝尔文德•吉尔,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艾萨克这样电影产业巨头一起邀请作为对话嘉宾,本身也是源于对他影视制作艺术理解的深度的高度认可。都说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十年风雨路,陈思诚正在奋斗的途中,面对一些“大器晚成”之类的褒奖,陈思诚却笑言自己属于“小荷才露尖尖角”。对于这样一支“小荷”究竟能开出怎样绚烂的美丽,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