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医疗利益高 医师本位主义抢病人
(2009-03-16 09:04:54)
标签:
健康本位主义癌症放射线 |
分类: 健康新知 |
中央通讯社 2009/03/01
癌症病人可能不知道自己一踏进医院,就成为外科、肿瘤、放射等科医师分配的对象,这牵涉到医师本位主义及医药利益,部分医界人士感叹癌症治疗沦为医院赚钱的生意。
台湾放射肿瘤医学会理事长梁云今天指出,欧美国家的癌症病患有6成左右接受放射线治疗,但台湾却是4成不到,最主要的原因放射线科是医院的「小科」,如果外科、肿瘤科医师不转介、不释出病人,放射线科就没有发挥的空间。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呢?台南奇美医院放射线科主任梁永昌说,常见的情形是前面的医师把持着病人,等到药物无效或发生抗药性,才放手释出病人,然而有的病人若能早点接受放射治疗,可能癌症的疗效更好。
然而,某位不愿具名的国家卫生研究院肿瘤科医师指出,肿瘤科有句名言:「外科医师总是对的,放射科医师总能帮得上忙,肿瘤科的病人总是死的」,意思是说,外科医师主导癌症医疗,开完刀后的癌症病人,接受放射治疗,也许对病情有点帮助,只有手术和放射治疗无效的病人,才会转给肿瘤科。
风水轮流转,罗氏、诺华药厂的营销人员就说,公元2000年之后,癌症标靶药物纷纷上市,肿瘤科医师也翻身了,大致而言,医院阶层以及癌症种类,决定了谁来主导癌症医疗,例如乳癌向来是由外科主导,子宫颈癌由妇产科主导,血液是肿瘤科的天下,末期肝癌、肺癌是内科与肿瘤科。
梁永昌说,健保给付及自费药物,直接影响医师的收入,药用的愈多,医师收入愈高;国卫院的不具名医师却说,肿瘤医疗的经营模式也会助长医师抢病人,有的医院将放射线仪器交给外包厂商经营,当然会将本求利,大力宣传放射线仪器的优势。
肿瘤科和放射科医师都承认,本位主义是阻碍医师合作及转介病人的绊脚石,病人只要能把病治好,才不管是谁来主导癌症医疗权。病患关心的是,放射治疗或标靶药物、化疗新药,动辄新台币数1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效果比较好吗?
癌症已经连续26年蟠踞国人死因的首位,有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只有和信治癌中心医院这一家癌症专门医院,在立法院于2003年通过「癌症防治法」之后,国内医院纷纷成立癌症中心,或是「XX刀」中心,药品及器材的营销名目,让病人无所适从。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钟国彪、赖美淑等学者进行一系列的癌症医疗质量研究,认为癌症医疗需要多科系医师,加上营养师、社工师、心理师、个案管理师等团队合作,质量指针不在于名医,或天价仪器,而是在于「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结果。
行政院卫生署已决定,癌症诊疗质量认证结果,将纳为今年度新制医院评鉴的重要指标,最快今年之内,民众就能根据评鉴结果,找到合适的治癌医院。
光常点评:
许多医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难缠的病人,生命力越是坚强!难道这是因为“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医师眼中“难缠”的病患,多半很有主见,感到困惑时总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相较之下,他们参与自己的疗程的态度,就比”乖”病患积极多了!因此,或许世间医师千万种,但面对疾病的态度,永远都是操之在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