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的荒谬
沈天鸿
“明星学者”陆续出现,已经成了一个现象。刚出现时我也找了其中两位的书来读,觉得可以读,但不读也没什么遗憾,例如在中央电视台说“三国”而一举成名的易中天,他说“三国”的文字稿也只能说书样地说说而已。近日,易中天宣布,要写《易中天中华史》,至2018年出齐36卷,“建立文化系统,找到人生坐标,实现身份认同。我希望通过五年的努力,能够弄清楚这些问题:什么是中华?什么是中华文明?”他说,中华文明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分界在二里头。二里头是城市还是聚落有争议,自己取城市说。从二里头算起,中华是3700年文明史。“因此,我们以后不能说5000年文明史。”他说他还有许多新观点,但要到写时才知道。
易中天的中华文明史只有3700年,以后不能说5000年文明史的说法,果然吸引眼球,各界关注,支持的反对的都很热闹。
我是持质疑立场的。首先,亲爱的明星教授易先生,你什么时候自学历史变成了历史学家?当然,任何人都可以不必是历史专业出身而写历史,只是新方法新观点“建立文化系统”的中华通史,不是业余作者也不是专业历史学家能胜任的——中华文化系统在你写出这套书之前竟然没有建立,这是多么荒唐的话啊,你也敢说?并非历史学家的我也可以告诉你:中华文化系统不是历史学家建立的。它是在中华历史发展中多代人建立并且已经建立起来的。
历来都说中华文明史是5000年。如果的确只有3700年,那么就是3700年也没什么。但是,易中天说中华文明史前史和文明史的分界在二里头,文明史要从二里头算起,根据在哪里呢?亦即:根据什么区别“文明”和“非文明”?
先来看看二里头。二里头指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而命名。它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之间,主要集中分布于晋南、豫西。是夏文化的主体内容。取其上限的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今约为4100年,也不是3700年。易教授连这道简单算术题都算错了,还改造历史?
易教授可能不知道,出土于二里头遗址,被学者正式命名为“中国龙”,认为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根源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就至少有3700年。能制作出这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足以证明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相当成熟,而相当成熟的文明,肯定是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时期发展而来的,不能说一个文明刚刚萌芽才开始的时候就在工艺、哲学、美学等等方面就已经达到了制作出它的水平。所以,断言中华文明只有3700年的亲爱的易教授,您犯下低级错误了。
比二里头文化早,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350─3950年)的铜石并用时代的龙山文化,黑陶、玉器都非常精美,凭什么把它排除在文明之外呢?
至少距今约73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地湾文化已有超越了刀耕火种的成熟的农业,又凭什么把它排除在文明之外?
“文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犹如现在说的“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广义的是指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按照广义的,确定文明史的开端也只能用广义的,火的使用、渔猎、原始农业出现,就应该是文明的开始了,即有了原始文明——猎狩采集、石器、弓箭、火是原始文明的重要发明。所以,至少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进入文明史:中国新石器时代农耕和畜牧出现,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的出现,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易教授,你不能说这些不是文明的产物而是与文明相对而言的野蛮的产物吧?而中国新石器文化至少距今10000年,“中华文明五千年”是谨慎的说法。
易中天为何以二里头为中华文明开端,并且说“二里头是城市还是聚落有争议,自己取城市说”?大概是用英文中文明(Civilization)一词的词源意义。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但西方确定文明起源并不用这个,而是用有了灌溉系统(或者称为水利系统)、贸易网络等等作为标志。
最后要说的是《易中天中华史》这个书名。易教授,您觉得这个书名好吗?我怎么看怎么别扭,《易中天品三国》品的只是一本书,《易中天中华史》把自己的姓名加在“中华史”前面就难免有狂妄的嫌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