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式太极拳与外家拳

(2021-09-10 20:42:11)
标签:

太极拳

刘殿琛

形意拳

内家拳

外家拳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1.陈式太极拳,属于第二线的技击术。

       陈式太极拳,有许多擒拿的技法。
       好拿不如赖打。
       擒拿不是一线的技击术,而仅仅是第二线的搏斗技术。
       仅仅从技击术角度,擒拿对付普通人,没有搏斗经验的歹徒、蛮汉,都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对专业人士,甚至对那些没练过的、仅仅是精通街斗打架的流民,太极拳的擒拿也不是最好的对抗技术。
       民国许多武术家都曾讲过:凡是练太极拳的能打的拳师,多数都有别的武术作根底,很少是纯玩太极拳的。
       民国的武术对抗比赛,太极拳也没取得好名次。香港的太极白鹤之战,表明了正宗太极拳的实力并不见佳。

       虽然,杨式太极拳,已近乎成为公园舞蹈。
       但必须承认,杨式拳的松柔、放松……,确实暗合了道家养生术的某些原则。
      
       从此角度讲,杨式拳要比陈式拳,更像太极拳。
       当然,从道家拳的角度讲,现在公开的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都已远离了内家拳的精髓。
       如果不服气,请找出你所知道的真正的太极技术高手,列出他们的可信服的太极拳征战史实。你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东西。
       当然,太极拳从来都是败式拳,它并不追求胜利(仅仅是追求不败。这里面有些话没细讲)。

2.陈式拳,在民国时期都不算是内家拳。
        许禹生在其著作里提到,陈发科的陈式太极拳法:
      “昔体社附设体育学校时,曾慕名延聘豫籍陈某教太极洪拳。果然运用如风,于震脚快打桩步均极讲究,唯练毕气粗色变。杨少侯见之曰:‘何太似花拳耶?’陈君为之语塞。其推手时身法步法固佳,唯喜用招、用力,不甚求懂劲为可惜耳。其大刀、双刀、杆子多系外家式法,不能承认之为本门艺术也。夫北平太极拳传自杨氏,杨氏学自陈家沟,则陈氏之拳路当与原谱相符,今其拳路亦颇多更改,多寡不一,更令人怀疑均非真传者。”

3.陈式太极拳的秘密之一
         举重,举石担,千斤棒。
         这个重视力量训练,恰恰是陈式拳的秘密之一。
         在这里,不是贬低这种练法。仅仅是提醒大家:哪怕是传统武术,也是非常重视力量训练的。
         陈式拳,毕竟也要在江湖中混。它不可能不重视技击术的要害:功力训练。
         它把举重、举石担,当作重要方法,正说明:它在某部分符合了现代体育的训练方法,这是它的聪明之处。

4.孙禄堂也练举重,拉石磨,练力气,抖大杆1000下。
         孙禄堂的一根筋的练法,正是少林硬功的练法。这也是外家拳的练法。

5.汪永泉、石明、李经梧
         至少他们三个,是内家拳的练法。
         不是说,他们三人功夫有多高。这里指的是:他们三人的内家拳的特点很清楚。接近道家太极拳的东西。

6.形意拳值得重视。
         我研究太极拳,往往特别重视形意拳的拳谱、拳理。
         形意拳里有许多东西。
         孙禄堂、孙存周父子的武功、技击功夫,也多是来自形意拳,而不是八卦,更不是太极拳。

         民国时期,形意拳师刘奇兰的公子,刘殿琛在太原开拳馆收徒弟。一位军队出身的武林高手,看刘文质彬彬,刘打拳也是简单的几下子,很枯燥,不好看。军旅高手很是不屑,向刘挑战。结果,多次被刘一个照面打飞。当下磕头拜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军旅高手后来收了几个徒弟,丝毫不隐讳自己被打这件事情。
         太极、形意、八卦三种内家拳,在民国时期,还是形意拳稍稍打出了几个名拳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