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2-11-06 21:54)
标签:

四界观

1.这博客格式太奇怪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搞了半天才登上。还一直闪广告,让我打开app。也不知道能不能发点东西。

2.今天,看到了个医生发的视频,灵魂被震撼了一下。

一个中年男子,貌似有点文化和身份,躺在医院病床上。医生在旁白里说,这个人绝症晚期了,刚才家人放弃了,不治了,都走了。

这个病人很绝望。

视频中的男子,手里拿着手机,在痛不欲生的哭泣。

我看了这个,在想:虽然面对绝症,理性一些,不过度治疗,是对的,但走到人生最后一步的人,往往非常恐惧和孤独,非常需要家人朋友陪伴,国内好像在这方面缺乏课程。

我更想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不是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不会比他强点?或者还不如他?

反复思考了一会,我认为,其实这个人如果有资粮的话,还是有希望的。尽管这一生算是快走完了,但他如果有准备资粮,这个时候还是可以修禅法的。

如果有观禅的修为,这个时候可以修无常、苦、无我。观禅到一定阶段,是可以身心分离的,身痛不能影响心理状态。

如果有止禅的功底,这个时候可以入定,哪怕是近行止,哪怕是初步的心清净,而入定中去世是可以投生到善

(2022-05-15 12:53)
标签:

抖音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daofaziranfa45
也许博客将来停了。上边这个号是我的抖音号。只为了自己玩耍。
博客不停的话,可能我还会上来写几句的。
毕竟,我喜欢文字多一些。
(2022-04-10 00:15)
标签:

布气

发气

外气

祝由术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1、这个主要是治病,属于罕见的方法。
许多人称为气功的内气外放。其实,真正能达到的,很罕见。
因为,效果不能说没有,但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而且布气者要有特殊禀赋。
而且,有些疾病,布气术也无效果。

道家龙门派的布气术,初始的练法,主要是拉树练气,与树对练,久之手上感觉明显,可以试用之。
这个练法比较累,天天练,练一小时或更长时间。可以强壮身体。
同时,在做默运五行的时候,外导内行,顺便练隔空布气、按摩。
当年,我从师王先生学默运五行的时候,王师高徒李德某(圈内的人都知道,此处隐其全名)对我们讲:对大人物、女性治病,没办法直接按摩,只好隔空布气。

铁山派的方法,是双手合什,手三阴三阳经启动,久之通全身。
当双手发烫、颤动后,可出异术。感应、判断、点穴、按摩……

2、佛经中,也有治病的方法,但不是核心、重点内容。
有兴趣者,可以查《清净道论》。
仅举一个例子:真实语治病。
如果某人坚持守五戒,那么,他是有功德的。
(2022-03-29 10:28)
标签:

预测

2022

1962

60年一甲子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1、有人问,2022会发生什么?
这个不知道。
按道家说,60年一甲子。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1962年。
肯定不会一样,但至少可以参考一下:

1962年,法航波音707失事,130人丧生。
1962年,中印战争。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出大事儿。

……当玩儿吧,自己去查查吧,当然,不会完全一样的。

2、道家用三
比如这个时候,大鹅与乌鸦打架,就可以用三了。
反正,未来也不确定。
左也怕吃亏,右也怕吃亏。
那就只好用三:旁观,置身事外。
这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蠢的。




(2021-11-17 09:47)
标签:

生门小

猫爪子

抓盘术

九把功

慈心禅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1、生门要小

举一个例子。
旧时代的道家拳,虽然公开的方法有很多,但要练有自己保命的东西。
而且,师兄弟们练的可能不完全一样。
有的练五雷掌,有的练太极拳。

他可能会很多。
但精通的,往往只有一两样比较厉害的,从来不示人的。
这就是“生门要小”,他给自己留一个保命的绝技,谁也不知道,师兄弟们也不知道。
他也不会在公园里练。

比如,他练一种手上的绝技:两只手各抓一只10斤重的石盘,保持静止不动,站低架马步半小时。
随着功力上涨,石盘换成15斤、20……,最后换成50斤的。
时间久了,他力大无穷,而且内力也生起(静久生气,这不同于普通的力量锻炼)。
然后呢,他扔石盘,瞬间接住。练那种反应能力,练五指的拈骨透髓的犀利之力。

为什么是石盘子,不是石锁呢?
因为,石盘子上面有五指的洞,要用指力拈住那个石头-----它练的不仅仅是桩功、臂力、手力,而是:五个指头的摧枯拉朽的洞穿之力。
这个就是龙门派的猫
标签:

深蹲

马步桩

低架

力量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低架马步桩,是传统武术中增强力量、功力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功法。
站好它,可以增强腰肾之力,而且可以增强全身之力。
很奇怪吧。
这里面是有奥秘的。

现在,时代变了,这个优秀功法也渐渐失真了,快失传了。
甚至,连依靠低架马步桩的起家的少林武功,那些练家子们,也时髦了,也在讲究什么“活桩”了。
活桩,是活动,是运动,就不是功力训练了。
功力训练,是专注训练,是相对静止的抻筋拔骨、体验内力的训练。
功力训练,它练的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筋骨(包涵筋骨)、气血(包涵气血)、力气(包含力气)。
它尤其训练的是:地火水风的平衡。
传统的谓之:真气。

1、股四头肌

低架马步桩的优点,它绝对不是什么s桩,僵力。
它训练了人体中最为强大的肌肉群: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群,是人体最强大的载器。没有第二个。
训练它的强度很大时,就相应的会反促进心肺功能的极大提升;否则,你的股四头肌也练不出来。
股四头肌力量增强,
标签:

梅惠志

王芗斋

王选杰

浑圆桩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战力方面,绝大多数浑圆桩不如拳击。
如果养生,浑圆桩有其长处。
如果技击,极少数罕见的、天才型的浑圆桩练习者,可以胜过职业拳击运动员。
但绝大多数,还不行。

王安平先生是顶尖高手了,他也培养了几个浑圆桩的技击好手。
但数量很少。
而且,这些技击好手中的一部分,与业余拳击爱好者比,可能有胜率。与专业的比,还不行。
极少数天才型的、又下过苦功的浑圆桩技击手,才可以达到那种内功通吃一切的水平,战胜职业拳击好手。

当年,王芗斋的徒弟,据说是王选杰,与练摔跤、散打的梅惠志,比武。梅一个照面就把王打倒了。
究竟是谁,我不清楚,说错了请见谅。
今天,某派意拳,除了站桩,还很重视拳击、打沙袋。
这已经是改变了当初王芗老的拳法了。

梅惠志说:民间武术严重缺乏竞技性,与散打较量,顶不过8秒、10秒。
但是,梅也承认,他的散打队第一次出国打比赛,遇到泰拳选手,他只好丢毛巾认输,没法打。散打打泰拳,像打轮胎上一样,人家没感觉;但泰拳一用
(2021-10-16 22:48)
标签:

石明

汪永泉

老六路

凌空劲

太极功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石明,功夫好,但身体不好,寿命60。
据说是糖尿病。
谁说太极拳能养生、长寿?
石明的功夫那么好,还会内功,会凌空功儿,也没养生,也没长寿。

朱怀远的徒弟不少,但没有超过石明的。
石明天赋好,悟性好,他后来的功夫连朱怀远都无法理解了。所以,朱只能把石明逐出了师门。
汪永泉的功夫够好了,但某些方面也未必达到石明的水平。这不是说汪的功力不行,而是说:天赋、天才。
当然,我这么讲,一定有许多人反对,会说:石明功夫赶不上汪。
这不重要。这里也不是比较谁厉害,那没什么意义。
这件事说明,无论做哪一行,天赋都是很重要的。
甚至于说:天赋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必备元素!

石明的短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目前的坊间的太极拳,包括一些有传承的太极拳,包括练内功的太极拳,有一个空缺,就命功的练法失传了。
石明是讲内功,讲大小周天,讲任督二脉,讲能量,讲意念的。
他也沿袭汪派太极的东西,讲三个气圈儿。
标签:

拳师

寿命

疾病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拳师、气师、疾病、寿命

1.周潜川,63岁,他说过,坊间练太极拳最易得疝气和糖尿病。
   赵金xiang,鹤某功,72岁,肺结核没治好。
   郭志chen,动某功,68岁。

2、张延生说,练八卦掌的容易得中风。

3、有些练太极拳的名师,晚年不良于行。
    陈照丕晚年瘸腿。陈小旺的膝盖,也动了手术。
    还有一些太极拳大师,晚年坐轮椅。

4、练拳与寿命似无明显关系
    陈式太极拳的陈照旭,陈照海,陈春元,陈照奎等等,都岁数不大。
    董海川69,杨班侯55,杨澄甫53,孙禄堂73,孙存周70(心脏病),王选杰64(心脏病)。

5、腹泻而死的拳师
    尚云祥,唐维禄,李景林,沙国政。
    杨澄甫,据说疝气而死,53岁。

6、脑病(脑中风、脑溢血)而死的拳师
    阙阿水(内劲一指禅
(2021-09-13 11:57)
标签:

王师

十三形

龙门

太极

分类: 研究与琢磨(原创)
多年前,王师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想趁着自己体力、功力正好的时候,把道门的太极十三形传出来(还有什么十三神、十三灵、十三气、十三变……)。
当然,十三象也在内,这个是第一个要讲的。
可是,当时,上头有人告诉王师:你别出山了。
王师还想出山。
后来,习云太也来告诉王师:你折腾个啥,别折腾了。
王师遂下定决心,不传了。
当然,这里头有个话头儿。

其实,王师的本意,是想把这些东西传出来,把这些祖宗的好东西,回归于社会,回归于炎黄子孙。
但是,众生福分不够。

现在,师年岁大了,遁隐高山,更没传太极的想法了。
因为你传的话,你得能打败所有的踢场子的人。年轻时你可以用十三形,就可以让他们服气;偶尔,也可以用黄金当板砖,让他们目瞪口呆一下子。
年纪大了,谁会舍得用黄金当板砖?

真太极,真正的十三形……本来大家能见到的,但现在见不到了。
这是一个损失。因为你们自己摸索,多少年也不会找到一点点线索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