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古柏森森的庭院
成都惠陵是刘备的真墓吗?
——游武侯祠遐思
接着上篇的话题说端详。
关于刘备墓是弓剑墓的说法,最初来源于宋代的官方,到明代又为官方再入碑记就广为流传了。究其真实原因,大抵不过是为了防止盗墓而已。
历代封建帝王最怕死后陵墓被人盗掘,因此在建筑时极其秘密,建成后还要杀人灭口。也有的设置假象,故弄玄虚,以乱视听。相传曹操在漳河边上、铜雀台旁,就设了七十二座疑塚。
惠陵为刘备真墓,史书多有记载。星移斗换,沧桑多变,战乱不息,国家分裂的南宋已不是蜀汉诸葛丞相平民之治可比,难免为非作歹之徒图谋盗掘。而刘备、诸葛亮被视作历代明君贤臣的典范被推崇备至,护墓防掘自然是共同的愿望。
可想而知:驻兵守护远不及以假乱真的缪说流传来的高超而持久,加上帝王有衣冠墓、弓剑墓本也在情理之中;而刘备死在白帝城,古代交通不便,难以运回成都之说,也貌似雄辩有理。因而,这惠陵是刘备的弓剑墓自然就不胫而走,流传自今了。
人民对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最公允的,历朝历代百姓为保护这一历史古迹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迄今还可以听到许多神话故事流传,对保护陵庙比封建时代的官府欺世骗人之说高明多了。
譬如有一个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次,一伙歹徒妄图在惠陵盗墓发财,不惜起早贪黑,熬更守夜,用尽心机,耗尽气力,好不容易挖出一条地道直达墓内。
当他们蜂拥而入,向金碧辉煌之处跑去,企图掠夺财宝时,猛然间,许多高大健壮的卫士,手执刀枪,不知从何处而出,四面林立。只见正中一桌,刘备与诸葛亮对坐下棋饮酒,关羽、张飞侍立左右。歹徒们吓昏了头,忙跪下求饶。刘备问他们会不会喝酒,命侍者各赐酒一杯,又各赠玉带一条,然后放他们出去。这伙人刚出地道,道口就消失了,凡是喝了酒的,都说不出话,变成了哑巴,腰间的玉带也变成一条条巨蛇。故事最后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去盗墓了。
参观游览武侯祠的中外游客,听完这段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后,乐得捧腹大笑不止,静下来深深感悟,一致赞叹这千年古墓能完好如初,人们对它的保护实在是煞费了苦心。
昔日“凄凉汉陵庙,裹草卧翁仲”而今“又是一重天”。然而,意犹未尽的游人,回想起刘备东征伐吴兵败之死引起的争论,回顾着诸葛亮“发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进,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的叹息之词,多少是非曲直。功过奸贤,有待后人研究评述。武侯祠,是个多么理想的寓教于知识、哲理、和趣味之中的游览胜地啊!
借用吴玉章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游武侯祠所作的浪淘沙一首作为本篇结束:
丝竹绿乳烟,兰桂檐前,
古碑三绝柏参天,
昭烈墓荒春又过,记取遗联。
又是一重天,金碧频妍,
是陵园又非陵园,
应把事迹昭示出,以申奸贤。

贴几张武侯祠景观图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