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2009-04-26 07:18: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历史故事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铜鼓是民族部落权力的象征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走进翠柏森森、浓荫蔽日的成都南郊武侯祠后殿,在贴金彩塑的诸葛亮像前,陈列着大小三面形制古朴的铜鼓。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大的一面高40厘米,面径60厘米,形圆束腰,鼓面、晕圈和腹部均有精致的图案花纹,鼓面四周铸有蹲蛙六只。不少文章介绍是唐代以前的文物,有的说铸造于5世记。最近一篇文章更指出它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的,白天用来煮饭,晚上用以报警,故又称诸葛鼓”。

     诸葛鼓的名称,至今在西南边陲兄弟民族中仍在沿用:四川西昌、越秀地区城郊举行集会,也有敲击铜鼓的习俗。因而,上述传说仿佛具有不可辩驳的可靠性。

     那么,这三面铜鼓是不是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制作的?是不是当年军中之物呢?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首先,应肯定的是,创制铜鼓的发明者,并非是生活于2世纪的诸葛亮。铜的发明和铸造器物的历史比铁器为早,公元前17世纪,中原地区的夏、商奴隶社会,就有大型铜器铸件出现。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虽比中原地区缓慢,但在公元前3世纪,秦灭西蜀之前,青铜制品在巴蜀就极为流行。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后,铜铁冶炼在西蜀已经有很高的水平了。“蜀刀”作为巴蜀名器,曾远销缅甸、印度。

     据史书记载,早于诸葛亮的东汉名将马援南征时,在“交趾”——现在的越南得到骆越铜鼓。建国后在云南、四川南部均出土有春秋时期的铜鼓,足可证明铜鼓不是诸葛亮创制的,是后人为了怀念诸葛亮而为它定名“诸葛鼓”的。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其次,诸葛亮南征时是否制作铜鼓,《三国志.蜀志》上并无记载,汉以后较长时期的正史也无可考。杜甫、苏轼留下多篇武侯祠诗,也未提到诸葛亮制作铜鼓。直到14世纪明代何宇度写的《益部谈资》一书中,才首次提到成都武侯祠陈列有三面铜鼓。书中写明:这三面铜鼓形圆色绿,上宽中束,下则敞口,像倒扣的斗。面广一尺七寸,高一尺八寸,鼓面有四头水兽及帆船等花纹。旁有四耳,重约二十余斤,敲击时有鼓声,放在水面敲打,声更洪亮。传为南征时孟获所制,故名诸葛鼓。何宇度记载的三面铜鼓虽然与现在陈列的三面铜鼓显然不同。尽管形状有点相似,但高矮大小不一,花纹饰物更不相同。既然唐宋时期武侯祠没有铜鼓记载,那么,何宇度所见的铜鼓,很可能是明代移进庙内的。

这诸葛鼓究竟是什么来历呢?下篇细述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贴几张相关图照,加深映像: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介绍成都——武侯祠后殿的铜鼓(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