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杰宏]微言偶拾(4)

(2022-04-25 17:21:57)
标签:

36丽江“二&bull

三”大地

微言偶拾

分类: 雪山书院——历史天空
微言偶拾(4)

杨杰宏
                 [杨杰宏]微言偶拾(4)                                   (杨杰宏 摄)[杨杰宏]微言偶拾(4)                                   (杨杰宏 摄)
                     
36
丽江“二•三”大地震,那场死了300多同胞的7级地震悄然已过19年。那年我大学本科毕业,春节放假回来,全村没一栋房屋是正的,满目疮痍。当时政府给了五千元及一些搭帐篷的帆布;一些衣物没人要,嫌不干净,堆在村公所门口。村民没有“等 、靠、要”的观念,基本都靠村民、亲友互助,不到半年破损房屋都修整好了。春节期间照样打通宵麻将,玩古乐,篮球、足球比赛照常举行,走亲戚,办喜事,没有大灾降临时的悲悲戚戚之氛围。这是纳西人的生活观——人活一颗心(喜余弄美余),天上不会掉馅饼,地震也不会年年來,别太憋屈辱内心,该咋过就咋过,乐天知足,冷暖照过。地震没有震垮丽江,1997年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由此开篇了丽江的新时代的《创世纪》。有人认为丽江的今天是当年地震震出来的,但这种观点更多指向了外力的扶持,岂不知任何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乐天知命,自强不息,天道自不薄也。谨以小文缅怀19年前那场地震。(2015-2-3)


37

东山魁夷的心灵山水

天地大美,情倾自然,物我为 一,见心明性。一直喜欢东山魁夷的诗画,敬仰其对自然的深彻理解与感悟,其画风淡雅娴静就像他的散文诗一样优美而清新。在与自然的对话之间,感悟山水风景的启示,人间的净福,心灵于山水间,在画纸上渲染开来,轻轻地,淡淡地,缓缓地,温柔地,犹如一股清澈的山泉流入心间……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AOjeQzoOzyG9GmZdqLPR9XHPfdLGRS2sWCf1mKEuEzAhbbKmywkhEyQ96lq4EUuIvRZwEhCXVvog/640?wx_fmt=jpeg  东山魁夷《夜樱
38

超越身份的局限,找到身份以外的你,找到不曾变化的我们清明自在的心,让我们的生命展现出它本有的价值,照天照地,熠熠生辉。(2015-6-17)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BLufAp1MWrPBTsaLcCedHdQFDZia0lxg1jzaItBC0iaEkSxlWoQfoicbAtVparLibkuSiaJuIzd5x91ew/640?wx_fmt=jpeg


39
退送口舌是非灾仪式

纳西族先民认为,别人(仇人)在背后的咒骂,任何由口舌之争引发的是非都会变成灾祸降临本人。东巴一旦占卜出家中灾难是由口舌是非鬼作祟引发的,就得请 东巴举行退送口舌是非灾仪式。仪式要在主人家的大门前进行,如果要做大型的仪式,要在主人家的正房或母房设置神坛。在主人家大门前挖一个直径10公分、深20公分的小坑,周围插各种祭木和小纸旗,最前面插三根“丹”祭木。大门两边的“陆”和“色”神石旁要分别插两棵松木和“其”(竹签)和“美开长”(分五叉的竹片)。仪式程序为:除秽迎神、讲述口舌是非鬼的来历、给丹鬼施食、分开丹鬼、杀牲献血、招魂施食、招仇鬼、杀仇鬼、退送口舌是非鬼。仪式结束。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经书及仪轨。俄亚的年若东巴举行“退送口舌是非灾”仪式
40
祝贺和力民先生从英国讲学归来

他在象形文字书写世界里自由出入,祭坛中他是沟通天人之际的东巴祭司;在书斋中他是沉潜东巴神话世界、通古今之变的学者;他把东巴仪式搬到国内外学术论坛上,青烟袅袅,鼓铃相伴,吟之,舞之,唱之,又从中抽身而出,对仪式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他自身构成了东巴文化的一个学术共同体。(2013-6-24)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BLufAp1MWrPBTsaLcCedHdAU8ActB3VFVibnib4NU4qXuRwtb07owFSGLPys40ibaibBkVy7zEBNTUbg/640?wx_fmt=jpeg

北京师范大学东巴文化学术讲座海报( 田松 提供)

41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BLufAp1MWrPBTsaLcCedHdicRRlk91Ac9VHcBf0IrQJibgk0d7qFoFiba2qicicXYmVqKrsaduqLk7nDA/640?wx_fmt=jpeg


       白云层层的天空呀

  白鹤要飞隐云层里去了

  白云是白鹤的家呀

  白鹤要在白云里飞翔!

  白鹤不再回来了……

  白皑皑的雪山呀

  白鹿要回归雪山里去了,

  雪山是白鹿的家呀

  白鹿要在雪山里跳跃呀

  白鹿不再回来了……

         ——引自纳西族挽歌


  惊闻噩耗!纳西族大东巴和志本阿普(爷爷)于2017年5月27日上午9时不幸离世,享年90岁。和志本老东巴于1999年被云南省文化厅评为民间美术师,2007年由文化部评定为国家非遗项目东巴造纸工艺传承人,2017年4月由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协会评定为大东巴。和志本东巴出生于东巴教发祥地——三坝白水台边的白地村,多年来一直从事东巴文化传承工作,为纳西族屈指可数的大东巴!

  和志本东巴除了熟谙东巴经书及仪式外,东巴造纸和东巴绘画是他的两门绝活。东巴纸造纸工艺是家的祖传。“文革”后和志本成为最早恢复造纸工艺的人,并把造纸和绘画的技艺全部传给了三个儿子,并传授他们学习和诵读经文。同时,还将绘画的技术教给外来的学习者。2007年后,和志本东巴家里经常有慕名而来学习东巴文化的求学者,除了国内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学者外,也有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外的求学者。和志本东巴对来访者总是耐心地予以解答,总说:“能教多少教多少,我只希望已经经历过灾难的东巴文化,不会彻底失传。”

  白地一直被东巴信徒视为东巴教圣地,相传阿明于勒在此创教传教。明朝嘉靖年间木高土司曾在此地留下一首诗:

    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

    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

    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

    长江永作心田主,羡此高人了上乘。

    这里的“一行僧”在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说是指阿明于勒,另一说是指到南诏时期到大理传播佛教的赞陀崛多。不管是谁,这些普渡众生的高僧大德都已远逝,但他们的传奇故事仍在人世间流传。

    时光流转,五百年后,这一东巴文化圣地仍有久嘎吉、习阿牛、树银甲、和占元、和树本等东巴也在圣地坚守弘能,艰难传递着文明的薪火,而今这些东巴都先后离开了人世,他们都是了上乘的高人。随着一代代大师的离去,东巴文化命运也岌岌可危……

  东巴经跋语如是说:流水满塘,吉音萦耳,经师长寿,主人吉祥……惟愿家乡山常青,水常绿,东巴文化源远流长!

                                                                             (2017-5-27)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BLufAp1MWrPBTsaLcCedHdgyJG28EsFkXiaMrBiaFvWGdV8bj75RhPFD9CP8tyVmmnKlfqDeGicYR4w/640?wx_fmt=jpeg

    

(和尚礼 摄)

42
新华社的记者问及这样的问题:1、丽江旅游目前的问题是什么?2、为什么外界长期觉着丽江旅游特别混乱,哪些原因导致?3、解决丽江旅游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我做如是答:首先,丽江旅游目前的问题是什么?——重开发利用,轻保护传承,带来的过度商业化、展演化、同质化;文化生态危机加剧,丽江古城原住民被外来商户置换,由此带来文化置换,古城原住民生活消失;房地产过度开发,自然生态,尤其是水资源危机加剧。其次,为什么外界长期觉着丽江旅游特别混乱,哪些原因导致?——缺失科学、合理、有前瞻性的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的综合规划,有相关的保护条例,但没有具体的执行细则,且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难究。丽江旅游的的实质是文化旅游,而丽江旅游如何下大力气挖掘民族文化,让游客真正体验到文化的真善美,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全国景区普遍 性存在的问题。其三,解决丽江旅游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立足高品味的文化旅游,搞好中长期规划;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整合政府、法律、企业、研究机构、民间团体力量,加大文化、生态保护力度;结合丽江实际,学习借鉴国外内先进管理经验,出重拳,下猛药,重点解决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问题与旅行社、导游恶性低价竞争问题。如何在丽江古城或 其它景区里让游客深层体验到茶马古道文化、东巴文化、纳西族民俗传统,使其流连忘返,终生难忘仍任重道远。丽江古城商铺太多,可以深层体验到地方民族文化的地方太少;要加大文化旅游的开放、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具有现代旅游理念的人才,激活本土文化艺术人才,形成内引外联的开发模式,推动文化旅游的创新式发展。静态、陈旧、过时的博物馆、陈列馆、故居、民居无法取代动态的、深层的、沉浸式的、全身心的文化体验,丽江文化旅游在这方面的欠缺是致命的,长期以往必将面临安乐 死的命运。东巴宫就是前车之鉴,当下惨淡经营的宣科大研古乐会就是警钟。(2015-4-15)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BLufAp1MWrPBTsaLcCedHd8mhHnUVt22lj2rHYvg53mwVZMADRB8O9JZdtWtkTfco52o8SHtP6yw/640?wx_fmt=jpeg



43
关于摄影,有的人只专注于景物,有的人更侧重于人文,各有所长吧。从个人角度而言,摄影除了有美学功能外,还有一个记录功能,所以现在看洛克、方苏雅等人的老照片,感觉特别珍贵,一张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多少文字也描述不了的。以前有个朋友,一到假期就自驾车长枪短炮的摄影器材往外跑,基本上跑遍了蒙青藏滇等民族地区,跑了将近20多年,他所拍摄的民族地区的风景照美轮美奂,但很少见到民族人文的东西,我觉得很可惜。毕竟相比起自然景物,民族文化在这些年来发生着急剧的变迁,尤其是一些传统艺人,民俗已经是声渐不闻声渐悄,如果他能够把镜头稍微偏向那里的村落及人们,那会留下来多么宝贵丰厚的一笔文化财富!(2017-6-9)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AOjeQzoOzyG9GmZdqLPR9XCrfsLFG7FJVWTibrVDA37e37KjbGfj7M4wDkLHmo25vP7KCk2EC6OQA/640?wx_fmt=jpeg

(作者拍摄于俄亚)



44
如果有人专注于村庄的变化,把村里的每个主要建筑、景物、每个人都拍下来,隔几年拍一次,坚持个一二十年,它的文化功能就彰显出来了。茨满村的和文朝先生在村中一直做这样的实验,每年拍一张全村人的合影,并通过绘画、摄影、摄像记录村子的变化。这个不只是一种行为艺术,而是很有意义的文化行为。(2016-2-1)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C1icYWLduFphIOtWxD3OsR4USQaLO5Gm3zYicye0eptE0hkibMbq0UflRMsS8JpIict6ZDkwllNZoh0A/640?wx_fmt=jpeg

影像展上的茨满村老人(@云之南公益影像,杨青 摄)
45
生态问题是丽江当前最大的政治,水危机是其中重中之重!丽江水危机已经很严重了:玉龙雪山水源地出水量日渐枯竭,玉龙雪山雪线日渐收缩,黑龙潭断流7年多出水无望,古城里的狮乳泉、甘泽泉、三眼井接连断流,丽江坝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私挖深井日趋严重,河流污染已经臭不可闻,黑龙潭、中济海、清溪水库周边被密密麻麻的小区所包围,旅游房地产向雪山、水源地进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C1icYWLduFphIOtWxD3OsR4EbWL11BIHGlo4jKg6iaBibQKd85beibqmTmC9bVGD8Cbtj8EGQfGPE67g/640?wx_fmt=jpeg

玉龙雪山、清溪水库、黑龙潭(宗刚2019年航拍)


46
丽江要搞大学城传得沸沸扬扬。在微信群里,有人如是说:当年全国大学城不少成了鬼城,国家说不再审批大学城,然后丽江跑去申报要搞大学城。其实丽江就两所高校,一所是公办的师专,一所是私立的旅院,从来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师专要升本,喊了快10年。2003年欧阳坚在丽江当市委书记时,曾到丽江教育学院(师专前身)视察,说要举全市之力支持丽江教育学院办成丽江大学的,并明确指示一定要在2008年时办成本科大学,当时全校师生还激动了一阵子。从那时算起到现在已经14年过去了,还在喊着同样的口号。原来升专科比丽江还晚的临沧师专都在前年升本成功了。丽江师专的窘境其实也是丽江教育的真实写照。悲夫!所谓的大学城,不过是为房地产商站台的托词而已。原来说的当年建校,当年招生,8年过去了,试问大学城有几所大学?大学城里的学校在哪儿?!(2017-7-17)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C1icYWLduFphIOtWxD3OsR4icVcnAicdkpuYy0ERWl3NicBkQYiasdLRBORErIujyh4zox4mWIZTXsSEA/640?wx_fmt=jpeg

一份以“周边配套大学城”为卖点的楼盘广告


47

柯杨先生是中国民俗学界耆宿。印象里他的烟瘾极大,一有空暇基本烟来离手,他一生嗜好兰州烟。柯老一直在兰州大学 任教,桃李满天。2009年天津开中国民俗学年会,茶歇时与柯老抽烟聊天,抽完一后,我敬给他一支云烟,柯老也回敬我一支兰州烟。抽完后他说云烟醇绵柔和,兰州烟绵中带劲,柔中带刚,各有所长,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兰州人,还是习惯抽兰州烟。会后到其房间拜访柯老。先生了解到我是纳西族后,给我讲了不少西北古羌文化民俗遗留,受益匪浅。临走时送了先生一条云烟,先生又回赠我一条兰州烟,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并邀请有空到兰州来。后来也是开会,见了五次柯老,每次都从相互敬烟、聊烟开始话题,然后在烟雾袅袅中海阔天空地聊,基本上是我问他答,柯老每次都耐心讲解,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柯老总是彬彬有礼,范儿十足,但交往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坦荡真挚,亦师亦友。往事如烟,可以说我与柯老的缘分始于香烟。先生遽然仙逝,心中悲摧莫名,只有默默点燃三根香烟,祭奠先生在天之灵。相信先生在天堂也会安祥如故,风范长存。(2017-5-17)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5SeMAAVSibAOjeQzoOzyG9GmZdqLPR9XjqqG9iaHevyibsWe4ec2DToOmulbodndibk3PctITHXkydADcdVwUfgEw/640?wx_fmt=jpeg民俗学家柯杨(1935—20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