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好!我今年已经32岁了,作为女孩子,早就到了该出嫁的年龄了,可我谈了好几次恋爱,总是不能和相爱的人步入婚姻神圣的殿堂,原因是每次遇到喜欢的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当对方有拥抱、接吻这种比较亲密的要求和举动的时候我就不能接受,宁可选择和对方分手,可从内心里,我又很想结婚、成家,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答:这位已到“而立之年”的女孩,在恋爱婚姻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障碍。她似乎急于完成恋爱,进入婚姻,但是欲速则不达,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按她自己找的原因,症结好像固定在“亲密行为”的问题上。如果分析这个问题,后面恐怕还大有隐情。
青少年情窦初开,在遇到爱情来临时往往不知所措。特别是在两性发生牵手、拥抱、接吻等身体接触时,更是无比羞怯。其实,这正是青少年恋爱过程中的一种美感。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作品对此大加赞颂呢?又有多少人在垂暮之年回忆起这种感觉心中波澜起伏,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少年呢?
上面这位女孩是不是也处在这种状态中,答案有些肯定。但是问题在,她毕竟已经32岁了,难道仍然在心理上还是位少女吗?这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少女情怀是每一位女性甚至某些男性理想中的情愫。这种情怀如此纯洁甚至圣洁,让人们沉醉在至善的完美主义中。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年仅14岁,他们的爱情却让几百年来世界上无数人魂牵梦绕、潸然泪下。其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的成熟也包括了对性爱的正确认识。这既取决于他(她)所受到的性教育,即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也取决于他(她)自己在生活中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摸索与经验总结。
如果是这样,她“该怎么办”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首先,在思想上要区分理想与现实的不同。换一句话说,在平常甚至庸俗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每个人也都可以抱持着一种理想和情愫。现实的平庸与理想的完美是毫不冲突的。在具体的恋爱实践过程中,大可以放下包袱,轻松面对在两性互动时各自的反应。不妨带着期待,来欣赏这种恋爱之美。这远胜过原来那不必要的提心吊胆和过度防御,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在认识上要弥补可能存在的性教育的缺失,正确认识爱情。心理学上所谓的“爱情”,既有理性,也有激情;既是心理活动,也是生理反应;既要乐于接受,也要勇于付出。类似拥抱、接吻等亲密行为是恋爱不可缺少的内容,恋爱的双方对此都不必回避。这当然因人而异,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但总而言之多遵循着“由回避到面对、再到主动”的一般规律。
爱情是理想,但并不难实现。恋爱是经验,人人可以学习。天生就会谈恋爱的人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与其被动的坐视爱神降临,不如珍惜每一次机会并全身心投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你必然会得到爱神的眷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