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剖析
(2010-05-01 14:30:54)
标签:
情感 |
分类: 心理学 |
人是社会的产物,他来到世上就承担了一个神圣的使命:推动社会进步,使社会由于自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从自我的思想深处牢牢树立为他人造福的信念,这就是健康自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我剖析,需要对组成“我”个性(人格)的三种素质——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精神)素质——处在什么水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于这三种素质是融合在一起而不能分割开的,可以从自己的心理社会素养和心理生理(身体)素养所形成的内心活动和所表现的外部行为来剖析自己(参见本书第二篇第四章第四节)。
为了更有效、全面地进行自我剖析,在此工作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身心的放松就是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悟、践的开始。放松状态下,如同掌握了《庄子·养生主》里庖丁解牛用的利刃,“以无厚入有间”,自我剖析时自然游刃有余。
进行自我剖析时,最好能给自己安排这样的具体作业:首先,在每年年初,把造福于人的人生追求详细地写在本子上,每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对比自己有多少进步。其次,考察自己在每天日常人际交往活动中有多少事件结果是符合自己这一标准的,又有哪些事件结果与标准相悖。再次,每晚睡前必须回顾一下白天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针对那些自己认为没做好、引起麻烦和不安的事件,把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再现,用内部语言重复说出来,再一次将信息输入大脑中以寻求答案,然后放下包袱,安然入睡。次日清晨,就会有“灵感”告诉自己对该事件的正确应对方式与合理做法。
对于求助者而言,他的种种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为他提供了自我剖析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人生重要的成长点。于是不难理解,很多心理障碍发生于青春期这一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及时有效的进行自我剖析,不仅能解决原本的问题,还能改善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这就是“以病为师”改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但是,由于紧张、焦虑、抑郁等困扰,求助者一般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我剖析,此时需要专家提供及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