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医医国  若烹小鲜

(2009-07-10 01:16:5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教育

某心理治疗师在讲授有关“放松”内容的课程时,一位学生兴致勃勃地举手提问:“老师,放松能否应用于国家、社会的管理,让全社会的人都能得到益处?”

老师听罢,首先对这位学生的问题大加赞赏,称他能以天下人的健康为己任,实属难得。同时,这正是从医者的应有的高远志向,从古至今,许多人当初是抱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心态走上了学医的道路。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学医就要立志当良医、上医,而避免成为庸医、下医。那么,什么是“上医”呢?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这句在中国医家广泛流传的“行话”提供了答案。此话出自《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是对整体健康模式最好的注解之一,同时也证明:放松应用于国家是可能的,并且可以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手段。

学生接着又产生了疑问,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老师,您能讲讲怎么医国吗?”

老师笑了笑,解释道:尽管医国不是我们的专业,但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探讨。而且,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老子早已提供了参考答案:“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这里的“治国”与“医国”意思相通,甚至似乎比后者的范畴和难度都显得更大。但是,老子却为何说治国容易得如同烹饪一条小鱼一般呢?自古以来,对此的解释五花八门,我们学习过心理学之后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给出新的解释。煮一条小鱼时,如果将它活着投入一锅沸水中,它必然一跃而出。纵然人为地压住锅盖不让它跳出来,它也会在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直到死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应激反应,鱼体内的大量儿茶酚胺等有害物质从内脏释放到血液和肌肉中,不仅影响鱼肉的口感和味道,而且人食用后也对健康无益。加之鱼死亡过程中因挣扎而肌肉紧张、形体扭曲,做熟之后呈现出痛苦的外观,毫无美感可言。这样烹饪的鱼色、香、味俱差。老子提供了温和的加工方法:将活鱼放在盛满冷水的锅里,缓慢地加热水温,升温的速度控制在鱼的差别感觉阈限之下。鱼在水中放松地游弋,始终感觉不到水温升高,原因是鱼的感觉对水温不断适应,感觉阈限随水温逐渐上升,直到死亡也不会出现应激反应。与前一种做法相反,如此烹调出的鱼保持了原汁原味,自然色、香、味俱佳。烹饪如此,治国亦然。统治者采取的任何统治措施都应该首先让被统治者放松、快乐,然后再在其感觉阈限之下实施,自然能够得到被统治者的拥护和支持。

   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专业对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观点有深刻的理解,证明它是朴素而科学的。推而广之,也可以说“治天下若烹小鲜”。已经逐渐被世界认同,并且在当今人类寻求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问题上具有普遍、深远、重大的意义 。最直接的例子同时也是反面例子是“釜中蛙效应”,即:如果把青蛙放入沸水中,它会跳出来;但如果把它置于凉水中微火 慢煮,它却不会跳出来。 2004113日,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沃夫在开幕式致辞中曾引用该效应,以提醒人类关注这一慢性生成却将积重难返的渐进式危机,而不要成为釜中之蛙。他说,我最大的担心是人类正在以这种慢火煮蛙的方式破坏着自然环境,侵耗着环境支撑人类生存的能力。大气中多一点二氧化碳、陆地上少一点热带雨林、生物界再消失些不起眼的物种、人际罕至的海洋里又有几许珊 瑚礁形将不在……凡此种种,都不能警醒世人去采取相应的行动。由此可见,放松与应激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停留于心理治疗的层面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