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良性思考(2)
1.
对他人反馈的重视程度:对关系中对方的反馈不予考虑;对反馈过度关心和反应;尊重而仔细地权衡反馈,然后做出结论。
2.
自我/他人专注的水平:完全专注于自身的、疏离的;完全专注于他人、过度投入;能够根据健康交往的需要而转换焦点。
3.
趋近-回避行为:只有趋近行为;只有回避行为;适合环境需要,有些趋近行为,有些回避行为。
4.
对关系赋予的价值:过度重视所有关系;贬低所有关系;根据关系各自的价值实现地注重关系。
5.
社交技能:缺乏社交技能,同时缺乏对社会交往的自我效能感;对于社交技能过度自信;恰当的社交技能。
6.
对新关系的适意度:子陌生人前感到不安和羞怯;在陌生人前过度自信和吵闹;在新关系中感到适意但保持适当的谨慎。
7.
注意的中心:在社交情境中需要成为注意中心或焦点;由于局促不安而总是避免成为社交情境中的注意中心或焦点;根据健康社交的需要而变换成为或不成为注意的中心或焦点。
8.
关系中的自我暴露:从不自我暴露,即使在可以暴露的亲密关系中也不;在所有关系中或在不宜暴露的关系中过早或不当的自我暴露;仔细辨别何时何地自我暴露是适当的。
9.
关系中的情绪表达性:从不表达情感或温柔;在所有关系中过度情绪化和表达同情;可以辨别何时和对谁表达情感是适当和必要的。
10.与他人的认同:与每个人过度认同而丧失单独的身份感;完全保持距离,从来无法体会任何人的体验;适当的认同,并根据情境调整表达。
11.与权威人物的冲突:对于上级或主观认为的权威形象对抗并不屑一顾;对真实的或主观认为的权威形象过度谦恭和服从;尊重权威但对于个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不妥协。
12.关系中对平衡态度:总是力求高人一等和处于支配地位;总是感到低人一等;对所有人都平等看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