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行情正在从政策性预期向内生性增长预期转变
(2009-04-01 16:35:12)
标签:
股票 |
如果对2009年的行情性质做一个定性判断的话,“政策性预期主导下的超跌反弹行情”应该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描述。但是最近的行情却向我们传达了另外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政策性预期行情正在向内生性增长预期行情转变。因此,2009年有可能演化为政策性预期与内生性增长预期相并行的行情。
进入4月份,我们似乎很难感觉到有什么更能提振市场信心的政策出台,更多的是对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细化和实施,但是这足够了。笔者认为,对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细化与落实比规划本身更重要、更能提振信心。随着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大家开始把目光从企盼政策出台转移到政策实际效果上来。而就是这样一个转变,市场的关注焦点也将从政策性预期转向内生性增长预期。从近期有色金属股、煤炭股、金融股、钢铁股等以行业为特点的板块行情轮动这个角度看,A股行情将发生一个重大转变。这个转变将促使2009年的牛市行情得以延续。
前期,市场普遍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热点是否可以延续。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经出台完毕,相关受益板块也均有所表现,中小板股票也已经到了绝对的高位,市场一时难以找到可以持续的热点板块。就在市场对于大盘指标股寄予厚望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指标股的昙花一现。不过,我们从周二的市场发现新能源板块突然发力,而同时在周三的市场上也发现煤炭股突然崛起。一个是概念上的成长性预期,一个是经济转暖预期性的业绩恢复。这两个板块恰恰向我们表明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那就是以成长性预期为特点的概念炒做和以业绩提升为特点的价值炒做出现了共存的局面。这恰恰是可以让我们对后市充满信心的依据。
大家对于2009年后面的行情之所以信心不足,原因无外乎个股涨幅已经过高和估值上没法支持后面的行情。个股涨幅过高这只是一个参照系的问题,而且在信心得以恢复的背景下,涨幅除非达到让市场恐惧的地步,否则不会成为制约市场进一步表现的核心因素。这里的关键是估值是否足以支撑现在的股价和后面的行情。其实,市场炒的是预期,炒的是未来的业绩。虽然现在的估值很高,但是不代表未来的估值一直很高。当业绩得以提升的情况下,市场会出现越涨市盈率越低的现象。因此,市场是否能成功从概念性炒做转移到内生性增长炒做的关键就看上市公司业绩是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有所提高。但是,这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业绩提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上市公司业绩提高到足以大幅度降低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的程度,只要让我们看到业绩的环比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就足够了。对于股价上涨的动力,股市一直是延续这样的逻辑在运行。一个长期业绩稳定而且也不错的公司,其股价往往不会有很好的表现。相反一个业绩能呈现出逐级递增的态势即使绝对业绩并不突然,其股价却会有很好的表现。因此,只要接下来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业绩增长势头,牛市将继续演绎。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看到这样的逻辑出现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些先行指标的表现,似乎应该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首先,外贸有望得以改善,原因是奥巴马的三大举措有望让美国经济迎来转机;其次,M2的持续增长给市场提供了足够的流动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M2增速与股市呈现正相关变动;再就是先行指标PMI的持续回升;还有就是发电量的增加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以及房地产新开工率的提升等。这些先行指标其实已经向我们表明了我们所预期的东西有望出现。因此,2009年的行情有可能是全年的行情,如果考虑到下半年60年大庆的政治因素,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