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高宗对金国意见的重视

(2008-10-04 18:40:26)
标签:

杂谈

 

                            宋高宗对金国意见的重视

 

中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重视自己的国际形象,重视外部意见。一个没有国际眼光的国家,通常不会有这样的意识。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中国传统有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向,那就是听听外国怎么说。历史上的外国与今日外国多有不同,这里我使用的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资治通鉴》让他的名誉永垂不朽。其实,在宋神宗时代,司马光也是著名的反对派领袖,他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据说因此拥有了很高的社会威望。在王安石执政的那个时代,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希望司马光参与政治,于是司马光一心一意地编写《资治通鉴》。在王安石离开朝廷之后,宋神宗自己主持朝政,没有请司马光回朝,直到宋神宗也离开了人世,司马光才真正有了机会。

司马光当宰相主持朝政,是宋哲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作“元祐更化”,司马光在一年的时间内,废去了王安石的所有新政,而这一年就是司马光人生的最后一年。司马光与王安石同年去世,但是两人引起的纷争却伴随了此后宋朝的很长时间。在两个人的身后形成两党,两党恶斗的结果是让北宋更快地接近死亡。至于两人的是非,至今依然意见纷纷,也许永远不会有什么结局。

北宋灭亡的时候,北国女真人把司马光的世孙司马朴及其家族都带走了,据说就是因为尊敬司马光,我们今天可以理解的动机就是因为司马光的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南宋政府可没有时间理会司马光家族到底怎么样了,朝廷的事情太多,内忧外患无休无止,谁会去关心司马光的后人呢?

宋高宗赵构是一个彻底的和平主义者,为了能够跟金国缔结和平条约,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至今都让人感动莫名。后来绍兴议和终于成功,宋高宗和他的朝廷自然为了这个局面兴奋不已。

不过,一件小事让高宗有一点别扭。金国的使者来到南方,忽然向南宋询问:你们还会重用温公的子孙吗?温公,就是司马光。似乎,金国对于司马光当政留下深刻并且良好的印象,使者的话也不像是开玩笑。朝廷这下为难了,别说重用不重用了,连司马光的子孙在哪里如今都不清楚啊。

可以想象的是,朝廷立刻发布了命令,所有行政体系动员起来,全国上下寻找司马光的子孙。司马光的从曾孙司马伋就是在这次被朝廷找到了。给了他官职,让他继承司马光的家族香火,后来也当过泉州的知州。司马伋也对得起司马光,为司马光刻版印刷了《温公集》,让司马光的文章流传千载。

不过,后来金国好像没有继续询问,司马光的子孙也就没有再次执政。

重视外国的意见,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不过,中国还有另外一个传统,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个说法被喜欢打内战的人搞臭了,但是儒家更根本的说法是“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其中,“近者悦”可以看做是“远者来”的基础、前提和原因。

赵构可不能当作正面典型。这方面,把内外搞乱了的,还有隋炀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