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他在春天里听落花

(2017-03-07 08:50:14)
分类: 枕上唐诗·笔记
看他在春天里听落花

他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句名动公卿,使得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又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句被放归襄阳。性格有棱角,诗句似天籁,这样一个人,行起文来,有时像块冰融在水里,有时又像块石,立在山峰。

一、春晓
他一定是在春里从晨光站到暮色,他把大把的时间,交给和煦的风,交给处处的鸟鸣,交给丰润饱涨的诗情。当一觉醒来后,胸中游走着种种意象,这些意象被他一一筛滤,提毫的瞬间,只在墨尖蘸取了最为轻简的事物,一首流传久远的《春晓》,就那么安然妥当地在众多唐诗中安顿下来,春色不逊丝毫,春意绵延至今,他的春眠一醒后,晃动了千江之水,摇落了世代桃花。

这首小诗干净得像婴孩的眼睛,清澈而美好,容易让人联想到,他那布满春色的窗将他从长觉中唤醒时,他临窗而立时温暖的笑。

还有什么样的冰不能在当下一释前嫌,与春光握手言和,与鸟鸣同逐一片花瓣,所有的小心思,都被春意接纳,每朵花的内部,都潜藏着跋涉的山水,因有这样一位意气书生站在春色里的缘故,以至几百年前的春从未凋零。

夜阑时分,微雨润物,诗人仿佛见到满地落花。他在春的峰回路转中,在一张白纸上,即擦亮了所有与春天有关的景物,又在毫端隐隐呈出怜惜二字,他,就是孟浩然。

二、出仕不得
无论是王维说,李白说,张说说,李元绂说,啭喉触讳使得他任是再如何诗动京城,在出仕的这条路上触到天子的忌讳,注定谁也解救不了他。

他顺手而拈“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让王右丞击节不已,再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让张丞相赞叹不已,虽都是干谒诗,但却极为委婉,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胸中有气象,腕底蕴清风。想来,皇帝每每听闻孟浩然的名字时,也会忖度,这是一个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的人,让公侯将相们三番五次的提及。

一朝被宣入殿,他吟出“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天子顿觉不爽,一个“弃”字硌到他的神经,一摆手,他便退黜朝廷,终身不得仕。

总会想,当他退着走出大明宫的宣政殿时,那些落在他笔墨间儒家思想饱满的字词,是不是也一度晦暗起来,那立在一旁的王维等人,目光是不是随他的隐去,有些话就一直哽在了喉咙里。

自此“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于是,他内心的不能排遣,唤出了诗句的抵达,遇风听风,遇雨吟雨,遇野旷而见天低树,对清江而觉月近人。
这是另重的落花阵阵,春晓年年吧。

三、过故人庄
一直觉得,孟浩然是健谈的,爽朗的,清儒之下透着一股野逸。诗句貌似平淡,却语出洒落,浑然省净,这与他的性情是分不开的。

农舍的炊烟于我们是写意的,短篱下的鸡犬是白描的,当一身书卷气的孟浩然,穿过浓荫夹道的花径,回望城郭之外的隐隐青山,神态是跳脱而欢愉的。他并未将真实的田园景象转场到诗意的镜像里,而是实打实地,用最为清淡的诗句,将自己糅进一幅田园景色中,这个时候,他更喜欢融进土地气息浓郁的一株花木里,更喜欢一碗水酒在倾尽之后,看扬起的麦粟壳在风中飞扬。杯盏频碰,相问桑麻,重阳就菊,他与田园是极为相谐的。

更有趣的是,韩朝宗欲引荐孟浩然,眼见与孟浩然相约的时辰已到,一个急得团团转,一个却与一批朋友喝酒论诗,席间有人悄悄提醒他不要忘了与韩公之约,孟浩然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已喝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他事情。

满腹文采的背后,一面有儒派清流样,一面又夹裹着一丝格格不入,那背道而驰的,最后逍遥于山水田园,恭谦入流的,烙印般,迟迟让他的某些字眼,不肯入土为安。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能在这田园气息里,循一条幽径,听到稚子童声经久不息地吟诵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所怀
怀辛大。
虽有知音难觅之叹,但这首怀人之作,吟咏的开端让人不自觉地追随到一轴闲逸的情致。
山光月影重叠,凉风沁人的心,沐浴后散发倚窗而卧,荷风卷着香气,竹露滴着清响,世事都各自落脚,他在这一刻收获了物我相融,初心不泯。

这一卷的所怀,清新和淡然紧紧压住郁结和惆怅,泊在他眉宇间的,是盛夏夜间微凉的风,借着这月色,纵使时光荏苒,他依旧能在口中念出境与意浑然一体的闲适,这样的景象感想,辛大是懂的,可惜他远在异乡。不过,心中鸣琴瑟瑟,案上香烟袅袅,我愿意相信,隔着时空的另一端,斯人会有所感。

怀故乡。
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正值深秋时节,江水漫漫,落叶萧萧,隐藏在心底的另一种声音徐徐喷涌。在隐与官之间,在朝廷与田园之间,他是有着挣扎的。退而求其次,于他来说,有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既然无从选择,不如用豁达的姿态来交待自己的人生,于他,这实在是隐在驭不得一双翅膀之下的孤独。

他开篇“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无疑是化用宋鲍照的“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想起老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应出自这里,不过他化用得更为无痕,撇开句式的化用,千古之情从来都是相通的。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可见,他还是不能完全释怀。

怀古。
怀古伤今,由彼及己,总会让人生出一些伤感。
孟浩然应该是一个挺自我的人。“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等等,“我”“余”“吾”字的运用,让人看到一个放达阔远的孟浩然,想来,李白深受他的影响,在日后大唐的文坛上,将这种光华成倍放大。

所以,在江山胜迹面前,在人事变迁面前,他那片刻的迷惘,在“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意气下,会将自己调整到一个合适的姿态——或站在一棵树下看落花,或倚着小窗听落花。

五、隐鹿门山
这是他向往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曾几何时与仕途有过纠葛,以致这种纠葛隐隐于诗词当中,饮过的酒,研成的字,都于日常中衍生出微小的醉意和叹息,无意于雕刻,一任情绪顺着时光的脉络自然地生发。

鹿门山在孟浩然的老家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没去过,想来在那山水间,从汉末庞德公的逸隐之后,就吸引了无数的白衣,他们隐的是喧嚣,但风骨自成图腾,以致草木俨然处,也能栩栩如生地看到一双双翅膀。

正是暮色,渔梁渡头喧闹,他乘小舟归鹿门,人随沙岸向江村,他立在船头远眺,衣袂随风翻飞,一颗心追着前人的印迹遁隐于此,我们的心却生出孤独和寂寞。

自此,鹿门山的幽径处,有个人把浩大的曾经,掩放在山林,鹿门是他的江湖,落花是春的影子。


附:拖拖拉拉,写完孟浩然。他被称诵的几首经典,翻来覆去读,脑子里却总是萦着他的那句“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句。李白有酒,杜甫有雨脚如麻,王维有辋川,孟浩然有鹿门山,韦应物有华丽的转身,李商隐一再无题,一路行来,不知会遇到谁,不知道会在哪里歇脚,好在,有诗歌。“诗歌一出世,灵魂就松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