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尽处短亭更

分类: 我自倾杯·随笔 |
一、长亭折柳
十里长亭终有别,离别最具浪漫色彩的仪式,应是驿亭折柳吧?
旧时,离别的距离似隔着千山万水,一程紧过一程的相送后,在某个亭驿之处,所有的祝福,都融进一枝柳条中。
柳似柔肠百转、雾锁关山的终日凝眸样,亭似斜阳古道下白首不相离的渴望貌。
再兼冰心玉壶、天涯故知、余生颠沛流离前途未卜的苍凉感,瞬间便觉得在手的那一枝,是这年春色里最重的韵脚,任何时候回忆起来,呼应的都是累积岁月后,沉淀下来的的念想,随之,万千思绪便附着在他们写诗的笔上来。
这情节在过往中,是最让人动容的一个回目。那些长亭短亭阅尽后,仿佛能看到他们白衫上浸渍的尘土,一个,迎着古道挥手自兹去,另一个,沐着斜阳,看他渐行渐远。无边的岁月漫过,我们站在今天,仍然能够感受到那种临境之美,至于主人公的心事,已被诗词托付了百年。总会有一天,在我们经历过一场离别后,慢慢深切地懂得,“长亭外,古道边……”那不能言尽的缱绻。
二、短亭煮酒
三五青衫,一壶老酒,纸上未干的墨迹,漫天飞舞的春花,这个时候,任是谁也不愿意做个局外人,辜负了这美景,最是那半酣的醉翁,倚着护栏,浅酌一口,落字一行,他以草木的属性为引,以鸟泉的空灵为本,一口气呵成《醉翁亭记》。
如今这座亭被繁茂的树木笼罩着,“有亭翼然”成了关键词,借着它,我不止一次地讲给我的孩子关于这座亭子的故事,而那篇记,会在这个时刻,抖得哗哗作响。
想起读书时,我们三五成群,约上年龄相仿的老师,直奔学校后山最高处的亭子。
简洁的台布铺好,各种吃食堆满一处,几个男生或啤酒或饮料“呯呯呯”地打开,递到我们手中。有人提议行酒令,我们大声叫好,几个眼色一传递,立即明白是要把那位老师拉进我们构筑好的陷井里,他被一轮接一轮的“轰炸”后,方才醒悟,我们几个早已笑得前仰后合,黄瓜在手中被高高举起,西红柿被捏出鲜红的汁浆,他轻轻一句:笑得太放肆了啊。又说,我也需要放肆放肆。于是,双手括住嘴巴,站在亭子里的石凳上,哈哈大笑起来。
此时,亭外杏花正怒放,微风拂过,早有人将此景纳入框中。青山碧水间,他微笑如风,她音色婉转,我们一起对着山峦呼喊,整个春天就慢慢地荡漾开来。
三、湖心亭看雪
这个章节被珍视了许多年。
附近的一个公园极美,到了冬天落雪时分,都会拍照,每次翻看都会生出“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句子。
山色空濛,上下一白,这个时候萌生的词都是素净的。
我融进画面,画面敷住喧嚣,静笃安贞地贴近最真实的自己,天地浩渺,万物寂寥,日常空落落的心突然就丰盈起来。
想来,我们都是湖心亭的看雪客,有人喜雪,有人喜山,有人喜沐着寒意拥毳衣炉火,无所谓高低,难得的是巧遇一人,而这人正举着与自己一样的琥珀杯,一杯与自己,一杯敬相知。
四、景观亭
再难见,哪个亭子里坐着风尘仆仆的赶脚客,容倦而神定地向路边的村姑讨茶吃,更难有,在风雨飘摇的时候遇到《锁麟囊》一样的传奇故事,偶尔留意景区各色亭子上面的匾额或者柱子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念之也没多大新意。
许多亭子大约流于景观装饰了吧?
想来,沧浪亭、爱晚亭、陶然亭等等,因被一众文人名仕赋予一段传奇,得以在后世被反复吟咏,它们早已演变成文字之外的灵魂上的一种依托,或者,在某一个时刻里,因这景这物这经历的揉杂而顿悟到的向往和超然。凡人如我等,却喜欢画地为牢般,站在前人的景像里,描摹与追随,用自己所得的浅显意象来充实渐趋浮华的内心。
其实,与一座亭子相遇,无论盛名与否,尽可以让胸中青山巍峨,尽可以看飞鸟高旋。
立于亭内,微微闭目,感受与自然的饥渴,让风回归风,让江河拥抱江河,让亭是我,我是亭,然后,继续读朴素的诗,继续触摸因一瞬的感动而倍生出的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