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来有寄

(2014-10-13 09:14:41)
标签:

情感

分类: 我自倾杯·随笔

雨来有寄

一、

秋雨潇潇,空气里四下弥漫着水气和凉意。下午整理了儿子秋冬的衣物邮寄到他的城。从我的城到他的城,一千多公里,这些衣物到儿子手中时,一定还留有家的味道,他会不会闻一闻?大概不会。

 

到邮局时,服务人员问我平邮还是快递,我是第一次邮,除了价钱和时间,不知还有什么不同。在服务人员的解释下我明白,还有一种不同,是他与我在不同的时间里,往返同一个目的地交互的行走,是穿越街道时的驻足与飞奔,是手拿邮函的一种传达。我选择了快递,想尽快为儿子抵住那个城里陌生的寒,那种潮湿的寒。

 

回来的路上,我就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我该选择平邮,平邮的路上,孩子会认清方向,假使迷路,也是为了以后能够遇上更好的自己。

 

我这是又在假想着“教育”孩子。

他如今大了,有些事情必得亲身经历才能懂得,就如花开一时,草绿双季,无论我们怎样用尽惊落三千桃花的文字来表意,于孩子都略显苍白,懂事如他的所有回应,都是未沾得一点风候里的温度与驳杂,正如他身体内的钙,要遇阳光,骨头才能更硬,身体内的水分,要历过冬的寒彻,才能在第二年的春天愈加至柔与谦卑,这都是我想告诉他的,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那个错误的决定。

 

二、

我读书时,郑州也常是秋雨潇潇。

 

我那时的生活费是父亲按月邮寄,每次接到汇款单,父亲都会在附栏里写下“莫要节俭,保重身体。”去邮局取钱时,我都会把附栏里父亲的留言撕下来保存,附栏其实就是一张小纸条,大约一厘米半乘八厘米的样子,一色的藏蓝色的墨水,每次留完言父亲都会在下面工整地写下他的名字。那时不懂父亲为什么附栏里那样郑重其事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总觉得有碍他长者的身份。如今觉得,那该是对于子女一种无声的承担,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隐形注脚。

 

父亲平凡规矩,隐忍儒雅,又具审美,只不多言。

我在心里为他筑了一座城,城里居住着非宋即唐的故人,城头有盛大的梧桐,城中有庄稼和翠竹,有布衣,有菊花,有镇尺,有来自母亲手中掸碎的光阴,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他。

 

三、

父亲下葬的当夜,也是有雨潇潇。

我曾给父亲寄了一封长长的信,和着他生前最爱的笔墨纸砚一并化掉。我想着,于山于水,于阴阳两隔地界上的神灵,总会让父亲收到我的信,借着梦境给我留些话。

 

但现实从来都是残酷的。

所有的人都和我说,注定要分开的,惟有各自的安好才能让日子有所居,有所食,有所温度。貌似是这样,只是这有温度的日子,我还要涉过前面的水路才能到达,这水路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我也这样安慰母亲,可她倔强地一遍又一遍重温父亲和她说过的那些话。母亲要逆流而上,她说哪怕隔着河得一相望也行,她的念想绝烈,恐要化成她内心无法治愈的沉疾。只是,那些神医游走四方,一直未归,药方散落民间犹如残月,纵有银针也是徒颤,找不到可以一针去疾的穴位,父亲,您若有知,寄些药引以疗母亲吧。

 

野老寄我一诗:“愿可了其无可了,望能行所不能行,以此大孝孝行天下。”殷殷之意,了然于胸。我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一种痛是专门为某个人准备的,现如今我能做的,就是尽快地哭够,尽快地让想念长成父亲字里菊花的模样,好让这种模样日后引领着我的字,循着父亲的轨迹,一路朝向他,朝向明和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有念因菊
后一篇:七律·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