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节,那曾经柔软的时光

(2013-08-12 21:39:41)
分类: 我自倾杯·随笔

一、两首七夕的诗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关于七夕的诗句,我最早知道的该是这首。

 

说来有意思,小时候对这首诗的理解与现在是不同的。那时以为,诗里说的应是一位七夕节,那曾经柔软的时光老奶奶手里摇着一把蒲扇,与孙儿在石阶上乘凉。奶奶一边将大蒲扇轻轻给孙儿扇着,一边就着月色讲麦子、苹果和流萤,最后总会讲到故事的主题--牛郎和织女。

年长后,慢慢懂得这首诗真实的意思,竟然有种被人颠覆盟约的感觉,虽然沿途的青草和风向依然脉络清晰,只是再难传达出旧时唯一的归属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熟悉这首词,是因了一首歌《愫》,歌词里有唱“两情若已是天长地久,你我何必朝朝暮暮。”出处就在这里。那时不深谙世事又情窦初开,仿佛这一问,便阅尽沧桑,一并常说的还有一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如今回过头看,都抿不住嘴想笑。

有风吹过,是不是高岗上的月色就分外白?想来,那些未必翻山越岭的爱情,就比牛郎织女的爱情逊色。

 

 

二、星宿

古人尚朴,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各色的图腾别具一格,对星辰的崇拜自然不鲜。

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就有了牛郎星和织女星。牛郎星在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

 

记得看过一个动画片,王母从头上拔下金簪,在牛郎和织女中间一划,一条银河横亘在他们之间。

小时候,七夕节,那曾经柔软的时光我用简易的望远镜看那条银河,发现里面有许多星星,我想,那些神是不是可以趁王母不在的时候,帮帮他们啊……

 

对星宿的慢慢了解是小时候上自然课,再多一些就是因读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的星宿老怪丁春秋,《射雕英雄传》全真派的“天罡北斗阵法”,乃至二十八星宿阵法的运用,都让人着迷。后来一查,果然有二十八宿,北斗七星最亮,古时的读书人将七夕称作“魁星节”,可见,星图腾也是早有的。

 

遮着面纱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如果科技可以像一页日历随意翻页,今晚我想把它掀回到初辟鸿蒙时,踱过车水马龙,倚在城墙根下,让这些美丽的传说回到曾经发生过的地方。

管它是不是虚构,总之,生生世世,都有着无法落脚的相思。

 

 

三、情人节

打下这三个字,其实挺无奈的。

泱泱大国,文化上可追溯千年,如今偏偏学着西方人把好端端的乞巧节冠上个土不土洋不洋的名字。

七夕节,那曾经柔软的时光

 

除了这些,国人的骨子里似总有些悲情主义。

 

无论是怎样的爱,冠以情人,便是不能长相厮守,爱也好,恨也罢,总是有条趟不过去的河。

 

再或者说,与爱人过情人节也别扭得紧,情人一词,色彩太丰富。

不如回到七夕的诗里:“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想像着这样一位活脱脱的乞巧少女着实让人顿生情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九月拾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