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负万丈才,襟袍未曾开

(2013-04-27 09:30:52)
分类: 我自倾杯·随笔

虚负万丈才,襟袍未曾开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

这是我极爱的一首诗之一。

与李商隐更多的《无题》诗比,它始见真性情,仿佛巴山的雨,一夜之间,淋透了他欲说不能的隐晦之情。

 

直以来,记得李商隐最多的作品就是《无题》诗,那些躲闪着的爱和感慨,多像一枚琥珀,即可入药,医人心病;又可作饰品,让人把玩。散淡的意,浓郁的情,像极了雪藏多年的画外音,安放在流年里,徐徐播放,为与一个频段,一个心有灵犀的人相遇。

 

细斟他的那些诗句,真真是入世不能,出尘不得。字字之间,有郁如丝,有哽似屑。

我常想,案牍边,于他,何止于劳形,那些被他夜夜翻检的典,朝朝被他筛滤的词,在一个黄昏,被着了色,被赋予生命,生成故事。而诗成后,他却在此边踱着步,一步,两步,只看月色如水,水如江天,读者恰似诗中的角色,在彼岸,拿着各种道具,彼此倾情演绎。

 

言尽,无言,无言,又似万言。相望不能,相守无望,那些离离之音,杳杳之像,多似蒙太奇。等回过神时,有种被时光掳尽了伊人绝代风华之感。

 

那些散落于大唐时下的句子,或横置于桌前,或直立于书橱,更或斜放在灯下,只让墨色敛起唐前的简约与质朴,泛起如歌的慢板,在诗海,一波一波,一夜一夜,裹挟着水藻,拍向岸,扑向你我。

 

他的诗,让人明快不起来。

除了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情感之外,收获最大的,该是边读他的诗,边查典的过程。

我在查典时,会突生一种错觉。隔过时空,那个唐时的人,竟生成动态,清瘦如竹,头戴生巾帽,眉目忧郁。正为着一首《无题》诗,倾书查阅,偶得佳句,纵毫润墨,似一阵疾风,落字,生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真是又工整,又贴切,又唯美,关键是典中以外的情怀,让人生叹。

典查完了,诗读过了,他甩给我们的何止于喜爱啊,而是欲罢不能了。

 

然而,对于他的诗——自古褒贬不一。贬处大抵是“作料”太多。

《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时,不提倡香菱读他的诗。她说:“李商隐的诗闲时玩味尚可,若要习研,他的东西总是误人心性的,不是主旨。”鲁迅也曾说过:“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拂过所谓的晦涩,掩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越过百载,他的诗作依旧顽强地,活着,被一些人爱着,而它只用一种绅士惯有的方式,穿越朝代,优雅地倾诉与被倾诉。

 

就是这样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这样一个情感细腻,敏感的人,让人始终不明白的是,如何就把自己不幸地夹在了“牛李党争”之中。今朝水淹,明日沙扬,他的仕途像极了棋盘上的一颗孤子,纵然被惜,总是无援,弃之,可惜,救之,不值。他的城池就那么大,上至笺头,下至笺尾,其中各色的文字,就是经年的所有。

 

倘若他如苏东坡一般,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屡遭政治的倾轧也能让人理解。

他是忧郁的吧?深情的吧?错就错在,他在一个不合适的时候,投奔另外一个与令狐楚在政治上敌对,又与令狐楚对他同样有知遇之恩的人。倘若他能像他的那么多《无题》诗一样,含蓄一些,隐忍一些,虽不能飞黄腾达,也不至于处处受挤吧?任凭史学家们那张巧嘴为他洗涮,实难平令狐一家相知有误之心啊。

俯仰之间,已定生死。

 

李商隐46岁时,郁郁而终。许是年少时家境的窘迫与担当,练就他这样的性情。

难怪让人生出“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的感叹啊。

 

哎,斯人已远,唯剩唏嘘。中国的文化是个多元化的国度,从有文字开始,就处处有诗。有翘首的,有迂回的,有被沉淀的,有被定格的。最终经得起推敲的,想必都是来自心底最原始、最朴素的情怀与内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