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启明教育探究课程幼教育儿 |
分类: 教师教育随笔 |
项目教学是一种需要时间的教学方法。随着对它的学习,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慢下来“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放慢脚步才能全然的看到孩子在做什么,我们需要放慢脚步思考如何计划下一步。
在Yvonne和我们的第三次见面中(详细内容请点击推文了解——《探究课程培训系列之激发儿童的兴趣》),她和我们分享了一些激发孩子兴趣的活动。
在这部分内容中,她给我们分享了他们学校“花”项目中的一张照片。作为激发孩子兴趣的一个设置,老师准备了几盆花,一盆水,和一些容器。她把这几样东西放在一起,让孩子们一进班就看到,这样她就观察孩子会如何操作这几样东西,从而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她拍下来其中一个男孩的反应(就是下面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中,您看到了什么?

是的,孩子把水浇在了叶子上。通过这张照片,案例中的老师判断出孩子对植物的已有经验:孩子了解花需要浇水,孩子还认为植物浇水应当浇在叶子上。
如果是您注意到了这一点,您会怎么做?是制止孩子继续浇水?告诉孩子应该在植物的根部浇水,并解释植物是通过根部来吸水的?
在项目教学中,老师便从这样的观察中判断孩子值得学习的内容,并把它变成一个探究问题,例如:
诚然,这种方法需要很多时间。试想如果我们当时纠正了孩子的浇水方法,或者直接告诉他植物的结构,很有可能这段对话可以在十分钟之内结束。而在项目教学中,孩子提出假设,而后对植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与专家进行对话,将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这大概会花多长时间呢?可能要十天,或者更多。
但这种学习方法是有必要的。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促进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科学思维,鼓励了孩子的好奇心,增加孩子对自己的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信心。这些倾向性我们称之为意向(disposition),培养良好的意向是学前阶段重要的目标。这些意向不仅对于科学探究,而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益处。
在启明,老师们也在放慢脚步,培养这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主动性和坚持不懈。
在太阳班,一个孩子很想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西瓜虫?",因为他最近对这种虫子很感兴趣。
老师于是说:“如果这个地方有很多人走路,会有西瓜虫吗?“
孩子说:“不会。”
老师问:“那么哪里会有呢?”
接下来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就一直在墙根找,最终找到了。
在月亮班,一天区域时间,一个孩子在拿着木棒敲鼓。她在鼓上使劲敲了一下,声音很大,然后又轻轻地敲一下,声音很小。她按照声音大小循环的敲着鼓面。
在旁观察的老师觉得这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她问道:“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敲打的吗?”
孩子说:“对啊,我这是按照声音大声音小敲的。”
老师:“哇,原来你是按照大小规律敲打的。”
老师思考:“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进行记录,会是什么样呢?”
带着这种疑问,她在孩子旁边和孩子一起敲打起来,并在纸上把自己敲打的规律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