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及观察记录水平,我组织幼儿进行“沉与浮”的科学小实验。开始部分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物品,如:海螺、瓶盖、铁珠、扣子、塑料数字、皮筋、糖纸等,引导幼儿先用各种感知方法猜测哪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到水底下,并将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当孩子们猜测结束后,他们最急于做的事儿就是找来水进行验证,活动到了高潮,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猜测与验证不一致时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兴奋,咪咪自豪地对我说:“王老师,我说瓶盖会沉到水底,乐乐说瓶盖会浮在水面上,结果经过验证我猜对了!”乐乐不服气地说:“瓶盖是进了水才沉下去的!”在孩子们余兴未尽、蕴含疑问的时候,活动结束了,在活动延伸部分,我为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探索内容:如何让沉下水的物体浮上来,让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引申了活动内容。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在材料投放上,教师充分考虑了材料的可变性,如:瓶盖(不进水是浮在水上面,进水以后可以沉到水底)。又如:沉在水底的铁球,坐着“瓶盖小船”就可以浮起来。通过操作可变性材料,增强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活动形式上,教师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参与性与合作性。如:幼儿自愿结合两人一组,由于活动空间宽松,使幼儿能够合作投入做实验,互不干扰,在获得发现知识的同时,合作、商讨、谦让意识也得到增强。在活动指导中,教师注意自身的参与性,与幼儿融为一体,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并对幼儿的提问、需要及时回答并给予帮助,针对幼儿的发现及时引申实验内容,引导幼儿积极投入的参与实验游戏。只是在材料的投放上质地分得不太明显,由于材料过多,幼儿记录时,受绘画水平的制约,不能很快地记录结果,拖延了实验时间,没有真正达到记录的效果,应采用画√打×的形式,更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会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