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语言区“动起来、活起来”

(2015-01-26 15:05:52)
标签:

启明教育集团

幼儿教育

教师培训

教研论文

分类: 教研活动

    一次业务学习,我带领教师们分享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让语言区动起来、活起来”,我一边绘声绘色地读这篇文章,一边引领老师们将标题及重要的内容记录在业务学习本上,并在每段内容学习之后举一些例子,帮助教师“消化”。刚刚学习完第一个标题的内容,就有一名年轻教师打断了我的声音说:“王老师,这样的学习我们听不懂,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语言区,怎么能让它动起来,活起来呀?”听了这位教师的话,我恍然大悟,活动前我没有先了解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及误区,只是备这次业务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没有“备老师”。我及时肯定、鼓励了这位教师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接着随即生成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先引导大家讨论“什么是语言区?你们班的语言区是怎样设置的?”一些老教师非常踊跃的分析出:语言区就是图书区的扩展和丰富,通过各种材料的投放及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和交流的目的。当我请教师们分析自己班语言区的材料投放时,大家都张口结舌, 认为除了图书架上的图书没有别的,这也正是每次区域活动时,语言区冷落萧条的原因,那么怎样让语言区动起来、活起来呢?在大家表示困惑的时候,我抛出了这个问题,再借助文章的分享,老师们顿时觉得学习内容非常“解渴”。作为本次业务学习的结束语,我向老师们透支了下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交流各班语言区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情况”,教师们带着探索和渴望尝试的心情,奔赴各个“实验基地”投入研究、实践活动。

 

从教师分析:

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年轻的教师居多,她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教研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在每次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之前,要先了解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困惑,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教师才能真正理解、领会,对其实际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引领作用。另外,根据教师的工作经验及业务能力,需要分层组织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从而达到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习,使各类教师在原有水平、能力上得到提高的目的,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

 

从学习形式上分析:

本次学习是被动式的学习形式,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缺少互动,其主要原因是组织者在选择学习内容时,虽然是针对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选择的学习文章,但其只是从学习内容上去考虑,并没有了解到教师对该学习内容的认识程度,如:教师们还不清楚什么是语言区,自己班语言区的现状……。因此,一次成功的学习,前期的经验了解及问题的引发式提出,是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只有互动式的学习,才是成功的学习方式。

 

随机根据教师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形式——由被动变主动,最终形成互动。

当年轻教师打断学习,提出问题之后,首先,我的第一直觉是领悟与反思: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领悟教师的需要和困惑;从众多教师的学习状态上,反思学习形式的不妥。其次,随机根据教师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形式,通过提出引发思考性问题,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在交流中帮助新教师解决困惑,同时在引发教师发现不足、寻找需要的“饥渴”状态下,学习、分享文章中的成功经验,从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达到由被动变主动,最终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将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提升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意识。

在业务学习之后,我向教师们透支下次的教研内容:“交流各班语言区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情况”,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促进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教师们在观摩、研讨的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提升教师将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意识。通过一周的尝试和实践之后,我们组织部分教师对各班的语言区进行观摩,教师们被新奇而有创意的操作材料所吸引,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孩子在与丰富材料的互动中,语言发展及语言交往能力会大有提高。随之,我们又组织全体教师的大教研组活动,各班教师将自己精心为幼儿设计制作的语言活动区材料带到现场,请制作教师从制作方法到教育功能方面进行介绍,大家互相借鉴、分享,有的教师根据别人的范例还可以“举一反三”出更加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操作材料,最后我们把成果进行拍照、汇集,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使教师们在互动式的研讨中丰富了对语言区材料投放与引导方面的知识经验,并在交流中体验了创新成功的快乐。

引领教师从这次失败业务学习转型后的成功教研活动中反思——如何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由被动变主动,最终形成互动的教学过程。

我及时抓住这次教师们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转型后的成功收获”,组织教师们结合设计、组织教育活动中,如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的研讨,使教师们充分体验到:首先,在设计一节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了解很重要。其次,教师作为“抛球者”,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提问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引发作用很重要。再次,每次活动投放材料能否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兴趣很重要。教师们最终总结出:每次教育活动实施后的反思更重要,如:开展分组教学活动中,第一次活动的反思,在第二次活动中进行验证和尝试,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尤为重要。

 

从这次失败业务学习转型为成功教研活动作为管理者的收获。

    首先,作为管理者要用一颗平常、正视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意见,正视教师的思考是对活动积极地反思,从而及时调整、反思自己的行为,鼓励教师与活动互动的各种形式。其次,开展每一项活动都要考虑互动性,杜绝“一言堂”的学习形式,在鼓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孩子”的同时,提示自己在组织活动前,也要“备教师”,使教师们在参与互动式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提高,获得收获。
                                                  作者:王红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