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新入园幼儿家长的辅导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2013-04-16 15:02:00)
标签:
启明幼儿园分离焦虑家长辅导家园共育育儿 |
分类: 教研活动 |
内容提要:
主题词:幼儿、家长、缓解焦虑情绪、方法
幼儿园每年9月都有一批新生入园,对于幼儿来讲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会有很多方面的不适应。对于家长来讲这是第一次让孩子离开自己的怀抱,家长与幼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甚至有的幼儿由于不良情绪影响了睡眠与进餐,对于幼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有的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今年对于这一情况通过对《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总结出以下形式进行家长辅导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
一、
新幼儿入园前家访是初步了解家长和幼儿的有效途径。通过进行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初步了解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相处关系、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初步建立沟通交流的通道;与家长建立初步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和认知能力;这只是教师单方面对于家访工作实施的目的,而家长在迎接家访时,他们所渴求的不仅仅是这几点,毕竟家长要将孩子送至他们都不熟悉的环境下,因此通过家访帮助初步家长认识,利用家长影响幼儿情绪。引导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做好心理、物质上的准备。
1.家访时提供给家长在之前准备录制的幼儿园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幼儿园整体环境、班级环境、区域的设置、玩具的种类以及每位教师的自我介绍等。告知家长录制幼儿园介绍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幼儿对自身周边环境、玩具的陌生感,指导家长在入园前进行家庭教育时使用,家长可给幼儿反复播放此录制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对幼儿园的印象。
2.家长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在家访中向家长发放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指导家长做出榜样并尽量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合理安排幼儿作息。为了辅助家长实施,提供给家长幼儿入园后在园使用的物品,例如午睡时使用的拖鞋、被褥等,可降低幼儿入园时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同时还可提供给家长在幼儿入园后代表幼儿的小标志,引导家长指导幼儿按照标志寻找自己的物品。
二、通过角色转换活动,使家长以幼儿身份亲身体验幼儿园生活
近百分之九十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入园时的焦虑情绪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愿意离开父母等自身问题,殊不知孩子的这些不良情绪的百分之五十是由他们的父母所影响的,也可以说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孩子入园的情绪。
负面语言:在孩子淘气时说:“你再不听话给你送到幼儿园,让幼儿园老师管你”,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说:“你再哭妈妈就不接你了”等。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家长之间谈论关于孩子入园的一些担忧。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孩子适应幼儿园时焦虑情绪突出。
家长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对幼儿园、对幼儿园老师的不了解,并造成不信任的状态。致使在入园前后部分家长的焦虑情绪比孩子还要严重。因此我园不仅仅限于语言的介绍、观看孩子在园视频等方式,还在孩子入园前与家长进行沟通,开展角色转换活动,请家长到幼儿园来扮演孩子,参与到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通过各个环节教师的引领,以及教师对每个环节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家长心中的疑虑,指导家长以正面的语言和情绪传导给幼儿,这样幼儿的焦虑情绪就会随之减少些。
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我园不仅用在了入园前,在入园后第一周也进行了,对孩子这一周在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面情绪,由家长演绎,而后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从教育的角度指导家长解决问题。这样可帮助家长了解如果在家里发生此类问题如何解决。
三、通过老生家长亲身经验的阐述指导新生家长解决所遇问题
每一年都有新入园的孩子,都要经历分离焦虑情绪这个过程,所以我园突破以往横向交流的方式,改变为以纵向的形式,组织老生家长与新生家长以沙龙、座谈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亲身经历的阐述指导新生家长会更具有说服力,新生家长从中吸取经验,对自身情况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应对问题时增加了解决的方法,其中老生家长准备了自己孩子入园时拍摄的录像,分享当时的心情以及采取的措施;与此同时鼓励新生家长提出自己的担心和焦虑以及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促进幼儿顺利入园的方法,促进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四、通过家长陪同试园,解决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
家长陪同试园的目的是可使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幼儿在园生活、教育等活动情况,从而缓解家长自身的“分离焦虑”问题。引导家长在试园期间观察幼儿在集体游戏中的反应与表现,学会鼓励幼儿与其他人打招呼。若是把试园时间延续一个月至两个月,目的不仅如此,在试园期间,幼儿园的各项互动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家长可在家里延续运用,帮助家长增加家庭教育方法,同时增进亲子关系。
五、引导家长学会用正确的奖励形式鼓励幼儿
通常“奖励”作为家长“管理”幼儿的一个手段,例如“你要听话,我就……”,但这非常考验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信誉度,要及时兑现自己的允若,不然久而久之这样的“管理”手段就会失效。所以要合理的利用这一手段。采用“小红旗”与“入园准备我能行”卡片配合,帮助家长利用卡片里的内容,纠正幼儿各种生活习惯和作息,并在幼儿做到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与幼儿园一致后予以奖励“小红旗”。这种“奖励”方式不仅能帮助家长兑现承诺,又能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
六、通过家长间横向沟通,促进家庭合作
我园教师组织班级的家长,通过非正式小组会议的形式来互相认识,在入园前家长们自发的组织孩子之间的活动。
游戏活动可减少孩子之间的陌生感,再次引导家长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并且增进班级内家长之间的交流,以及幼儿之间的熟悉感。为以后家长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也为幼儿入园时寻找小伙伴而转移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带来的焦虑情绪。
七、指导家长为幼儿准备依恋物,并合理运用
有的孩子可能有比较依恋的物品,它是孩子感情的一种寄托,可能是一个毛绒熊,也可能是一个小枕头,或者是一条小毛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要带着。所以我园向家长讲解依恋物可以让孩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安全,也能降低幼儿的焦虑情绪这些作用。如幼儿有固定的一件依恋物,可准备出与幼儿一同入园,当孩子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后,注意力被幼儿园活动、老师、小朋友所吸引以后,孩子就会逐渐脱离依恋物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依恋物要保证清洁卫生。
八、通过家长会、座谈等形式引导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后阶段,给幼儿更多的关爱
九、通过与家长约谈进行个案关注
在整个幼儿入园的过程中,家长与园方已经初步构建起家园共育的平台,幼儿情绪也基本趋于稳定,已经可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可以参与到教师所带领的活动中去,来幼儿园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但还是有个别幼儿焦虑情绪使家长头疼,通过了解,这部分幼儿把多数是因为家长的“妥协”,“妥协”于幼儿的哭闹,使得幼儿入园过程不持续,这说明此类家长自身并没有正视面对幼儿的入园,针对这些家长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与家长约谈鼓励家长在幼儿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坚持送幼儿入园,尽快使其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每个父母都会经历入园时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们在不断努力改善,从家长的心理角度出发,对新入园幼儿家长进行有效指导,我们的研究将固化形成相应制度和模式,推广运用,帮助每年的新入园幼儿家长进行辅导缓解幼儿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吴邵萍:家园共同体的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方案主题式早教活动案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