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梅丽尔·斯特里普是世界级明星,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部有关中年人情感的《廊桥遗梦》让她成为中国大陆最喜欢的好莱坞影星之一,于是,她和一位中国后生主演的《暗物质》,使这部美国小片在中国大陆有了点大片的价值。
把刘烨称为中国影视界的后生小子比较恰当。和梅丽尔·斯特里普比起来,他绝对是小字辈。影片里,刘烨扮演来自普通人家的中国留学生,刻苦、勤奋、谦虚和彬彬有礼,博得导师认可,并因此得到更多发展机会。而随着另一个同样出色的中国留学生出现,刘星从心里体味到:同行是冤家。如果再处一段时间,刘星也许会明白,优秀的同学未必就是自己的敌人。可偏偏这时,他的毕业论文涉猎到导师所研究的领域,这让导师变得不能接受,他又成了导师的威胁。随着心理堤坝的崩溃,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以及自己的同胞同学,随后饮弹自尽……
《暗物质》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1991年震惊世界的留美学生卢刚枪杀导师的惨剧。刘烨所扮演的刘星原名叫卢刚,是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北京人。从文雅谦恭的学生转眼间变成杀人凶手,这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心里路程。刘烨从知识分子的外形举止进入,利用不断变化的细节表情诠释狭隘思维的必然悲剧,阐述偏执性格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关系。
影片表现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奋斗的经历,反映的是中国人对美国的期待及与美国社会的距离,展示的却是东西文化的融合与碰撞。美国的现实注定美国式的思维,他们欣赏或喜欢中国文化,但也许永远都不会理解中国文化。美国人和中国人都不能在文化及价值观上厚此薄彼,但在整个世界且行且近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亦不可避免。
例如,影片里的刘星看上的那个卖茶叶的美国少女,当他没话找话地问她什么茶最好喝时,她的回答却是:我从来不喝茶。再例如,影片里的刘星和那个时代的留学生都是令人羡慕的英雄,能够来到美国求学就是一种成功。但刘星拒绝妥协,至少在他的意识里,美国式的竞争就是他个人发展的对立。所以他骨子里容不得别人。而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是位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富人,她因为关心中国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喜爱看京剧,还学练太极拳和绕口令,但她并不了解中国人内心中隐藏很深的东西,所以她在刘星陷入思想危机的时候,没能意识到悲剧的可能,自然也就没能挽救刘星。
也许,只有了解中美文化的导演才能把这层意思表达清楚。《暗物质》的导演陈士铮说,他1987年来美国前,对美国的想像与后来的实际经历距离很大。他刚到美国时感觉差异最大的就是没人管。当时在中国,剧团或学校总有许多单位的要求、期待。但在美国,艺术、生活都是个人的事,这是比较残酷的现实,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
陈士铮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颇有研究,这是他作为华人导演能在西方戏剧界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暗物质》里,陈士铮也特意用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来架构整部片子的形式,比较别致,但也有些牵强附会。
一部改编自中国留学生枪杀案的影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炒作性和影响力,但导演让走进影院的中国观众没看出炒作的痕迹。应该说,《暗物质》是将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个深受委屈和被人陷害的悲剧角色,给了他杀人和自杀的理由。但这部电影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负面,还是表现了很多人性的东西。
《暗物质》与事实真相究竟有多大距离?应当说,是那么回事,也不全是。但这不是关键。正如梅丽尔·斯特里普所说,许多美国人并不在意这里的中国人,认为他们只是过客。这个故事,关键是给美国人打开了一扇看中国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