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泽民:酒是一张文化名片

(2007-05-18 13:42:36)
分类: 非常商人
 倒退四年,44岁的老林就是一个44岁的酒盲。也正是从那时起,这个广东籍的香港人误打误撞地做了酒厂最大的酒伙计,居然就把自己逼成了酒行家。如今,在老林的酿酒车间,他可以凭鼻子和舌头及时发现酿酒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算外行。
  老林酿的是李渡酒。他说,没想到跟酒结缘。
  真的,老林的酒量几乎为零,一杯啤酒就足以把他灌醉。他不是不会喝酒,是根本不能喝酒,偏偏与酒有缘。
还是四年前。作为香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层人员,老林和公司的几位重量级人物来李渡考察投资环境,一连几天,当地领导的话题都没离开李渡酒和李渡镇上的国营酒厂,大有把香港地产商人改造成本地酒厂老板的决心。按说,经历过各式各样的商务对话,老林他们心数很稳,不易为别人的忽悠所动,然而这次,在是否投资酒厂的问题上,似乎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左右着他们,最终还是全资收购了李渡酒厂,成立了全新的李渡酒业公司。
李渡,江西进贤的一个小镇,古风尤在,有着千年酿酒历。李渡酒曾畅销江西,名扬省外,供不应求。那时,哪家的儿子要能在酒厂做事,连媳妇都好找。谁想到,到了上世纪后期,市场变了,经营思路没有变,几年间,酒厂就破产了。
  破产的酒厂几成废墟,推开厂门,受惊的老鼠四处逃窜,做窝的小鸟惊飞上天。厂区里,一人多高的杂草散发着腐叶的味道。由于年久失修,下水道早已淤塞,片片积水成了蛙鸣起伏的沼泽。于是,李渡酒的复苏从清理杂草开始,酒厂老总也首先是一个领着大伙干活的工头。那段时间,老林吃住在厂里,由于条件简陋,住宿和办公合而为一,潮湿的地板就成了他的席梦思和办公桌。为尽快恢复生产,他要带领大家翻修厂房,还要东跑西颠地协调酒厂与各方面的关系,大概算是镇上最忙的人。
  那段经历并没有让老林叫苦不迭。他说,和他以前所承受的磨难相比,现在的辛苦不足挂齿。
  以前的磨难刻在老林的心里。外人不会想到,这个衣着得体,略显文弱的男人,竟有着超乎一般男人的毅力。他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自己和儿子都是7岁失去母爱,这让他至今还有点宿命的感觉。他说,孩子的妈妈去世那天,老父亲几乎绝望,感叹这种残酷的巧合就是命中注定的苦难,几欲撞墙自尽。在拼命拦着父亲的那一刻,他突然悟到,这都是贫困所致,自己必须换一种活法。于是,料理了妻子的后事,安顿好父亲和孩子,他卖掉了家里的房子,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老家。临走前,他安慰父亲说:我会每月都寄钱给你。话是这样讲的,其实他当时心里根本没有底。从潮州到深圳,从深圳到香港,那几年,他从一个打工仔做起,几乎尝遍了所有被生活所困的滋味,每月都按时把汇款单寄到家里。他知道,父亲最盼望的不是那张汇款单,而是儿子能够早日出息。他做到了,没让父亲失望。
  用吃苦耐劳或勤奋好学来形容老林,未免简单。如果没有了男人的坚韧和与人为善的包容,他现在也许还是个普通的打工仔。当然,还有机遇,还有他至今不敢忘却的知遇之恩……
  说到机遇,后半辈子的老林可谓福运当头。就在李渡酒厂改建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一只抡下的镐头敲开一块井砖,再敲下去,居然就掘出了一座千年酒作坊。据考古专家考证: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布局配套,遗迹没有缺项,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蒸馏酒作坊遗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2002年,国家文物部门将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评为当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卖酒就是卖文化。谁说的?反正西方的葡萄酒文化一直为酒客们津津乐道,中国酒的历史渊源当然也有其吸引人的特点。
不过,有了酒作坊遗址不等于有了好酒,提升酒的品质是老林必须答好的试卷。别忘了,他可是一纯粹的酒盲,如何是好?
  老林的办法是拜访省内外名酒企业,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果然获益匪浅。这期间,他居然也试着跟人家喝过一点酒,只是先强调自己不会喝。迄今为止,老林破纪录的酒量是在拜访省内一家酒厂时创造的,酒桌上,明明是同去的同事都比他有酒量,倒是他在关键时刻与对方连干了三杯,然后又把同去的同事都搀了回来。
那次是特殊情况。过后,老林酒量依然是零。不过,零酒量的老林很喜欢看人家喝自己的酒,这是所有酒厂老板的心里期待。
  2003年,在南昌召开的“李渡酒作坊遗址暨产品鉴评会”上,包括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汾酒、水井坊在内的诸多名酒企业的技术专家,以专业程序品评了老林的李渡酒,结论是:窖香浓郁、醇厚绵甜、酒体丰满,风格典型。很快,专家的说法得到了酒民的印证。在老林接管酒厂两年后,李渡酒又让当地人找到了亲切感,南昌市政府还将“李渡王”定为招待用酒,得到各界赞誉。
  随着李渡酒的复苏,李渡镇也引来外省人的关注,许多人为一睹烧酒作坊遗址而来,为先人的造酒技艺惊叹不已,同时又对古镇的风土人情充满浓厚兴趣……
  “李渡酒是李渡的名片!” 有领导曾这样感叹。
     “那我就是印名片的。” 老林很幽默。
  好酒就是一张文化名片。能把酒做到这份上,老林除了偶尔得意,也有苦楚和无奈。是什么?他表面上谈笑风生,不说。
  有人说,机会往往是给这样人准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