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90.picturetrail.com/VOL2278/10697929/19076372/341920881.jpg
“三巨头”是基础,“团队齐心”是关键
照着凯尔特人的模样依葫芦画瓢?这不是火箭通往总冠军的道路。不管是阿泰、姚明还是阿德尔曼,他们都表达过相同的观点——凯尔特人和火箭是两支不同的球队,从球员构成到战术打法,都不一样,火箭要想依靠目前的阵容去争取总冠军,还得摸索自己的道路。
可是不照搬,不代表不借鉴;不照搬,不代表不学习。具体的战术打法没什么好学,要学的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是如何处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大家都得牺牲,但是做起来,却很困难。
最难的不是所谓的“三巨头”,他们至少都有大几百万的薪金,也都在联盟中摸爬滚打了多年,当然,钱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重要,但是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重要,特别是一些渴望总冠军的球星,为了一座总冠军奖杯,他们是可以牺牲数据的。
雷·阿伦上场比赛后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觉得首先要做到一点,那就是牺牲。数据,不重要;谁来投最后一球,不重要;谁是球队的得分王,这也不重要。”凯尔特人的“三巨头”这么做了,他们在短短一年内就拿到了总冠军,可是不是每一个球员都能这么想,都能这么做到。毕竟,一些边缘角色球员,数据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他们得靠数据找饭吃,来年签约也得靠数据说话,把这一部分人的心也统一在一个层面上,这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因此,牺牲不但是“三巨头”的精髓,还是整支球队的精髓。有人问过阿德尔曼一个关于“三巨头”作用的问题,老头迟疑了片刻说:“他们很重要,但是没有其他角色球员的配合,凯尔特人也到达不了上赛季的那个高度。”看过这场“三巨头”PK战的球迷应该都很明白,如果不是火箭第二阵容的顽强抵抗,也许整支球队在第二节就差不多输到缴枪投降了。
不过,老观点,这只是一场常规赛,输也就输了,火箭没必要也没时间回头,他们需要硬着头皮去扛接下来的五个客场。不管11月魔鬼赛程的结局如何,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太乐观,因为你看到的火箭都不会是季后赛那时候的火箭。他们是一支处在磨合期的球队,他们需要时间去找到最好的状态,82场常规赛很长很长,长到足够他们去了解彼此,去培养默契。
什么时候能看到一个雏形?我的观点是1个月。为什么这么说,助理教练西克马对我说,1个月后的姚明大概就能是接近100%状态的姚明;麦迪训练师韦恩对我说,1个月后的麦迪大概就是能摆脱病痛,渐入佳境的麦迪;目前开始恢复训练的巴蒂尔预计恢复期是两周,那么两周之后再过两周,“总统”的状态应该也能到达一定的水平。那时候的火箭,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火箭,那时候的火箭,才是一个接近季后赛轮替阵容的火箭。
多点耐心,给点时间,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火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