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碎片与用户个体导航机制问题
(2010-05-11 17:36:08)
标签:
互联网应用导航用户中心it |
分类: 应用经验 |
邮件与阅读器,是我在电脑上最常用的功能之一,我仍然习惯于用google。它们很优秀,但也有个一再出现的小问题。为此写过一篇《为什么我的阅读器不见了?》,说得是因为导航不清和变化,造成使用者找不到某个服务入口的困惑。比如,我一直习惯,从Google邮件的界面上方,点击进入阅读器,可这个导航链接条的内容时不时就变一下,今天,在邮箱界 面上的导航条又一次找不到阅读器链接了。说真的,这令我有点恼火。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微小的问题。这里没有链接,你自己做个书签,从别的途径进入。但这个问题却折射出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用户功能的破碎,以及缺乏以用户个体为中心的设计。
拿Google此例而言,邮件界面上导航栏的变来变去,也许可以有类似以下的解释:
- 把它作为向用户主动推荐自己的服务的渠道,因此根据企业自身推荐的意愿,时有调整;
- 编程者只是采用了某种自动列出的机制,而该机制受某些条件影响会变化。
——问题是:没有考虑这首先应当是个体用户的功能界面,稳定的用户不希望这种无谓的变化,甚至还希望自己能够控制它的排序或选择——Google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这一点。现在,Google有了一个“用户帐户”,可以看见所有启用的功能,还有一个“信息中心”(英文是仪表版),可以看到全部应用的数据,应该是有所改进。但在上述问题上,还没有什么变化。
再看国内的几家试图成为用户上网门户的大网站,它们近年都形成了诸如邮 件、博客、论坛、社区等等多种服务,同质化严重,连问题也类似。它们都同样出现了多个用户“中心”,多处用户资料记录,可是作为用户,谁能分得清,所谓“个人中心”、“个人主页”、“个人账户”、“个人设置”到底是什么区别?哪个为主哪个为辅?尽管它们由同一提供商提供,仍然让你困惑,搞不清其中相互的关联,不知道自己到底应当以哪里为主要入口,按照什么路径访问各功能为好。常常,翻翻弄弄,想不起某个网站的某个设置在哪里了,或某个并非天天用的功能入口在哪里——因为入口太多,却没有一个符合用户心理稳,条例清晰易于掌控的导航框架。
这就是以上Google的“小问题”中折射出的共性问题:网络供应商们忙于推出多种多样的、面向个人的网络服务,一股脑倾倒在用户面前,却常常缺乏面向用户个体的真正的功能导航与中心。当然,它们本来就不是一个妈生的(属于不同的独立开发团队,甚至来自收购),所以他们天生是互相区隔的,甚至功能重叠的,仅通过类似所谓“通行证”的登录机制硬性连接,把零碎的服务捏合在一起。在企业应用领域,有个经典的困惑,被称为“信息孤岛”,联系着多种应用共存但难以集成的问题。在面向个人的网络应用上,这一现象同样严重,同样地,服务开发提供商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信息孤岛这个名字,在这里还不是很贴切。我想可称之为“网络应用碎片”。 在如今如雪花般漫天飞舞的网络应用碎片之中,缺乏真正以用户个体为中心的网络应用导航机制,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大开发商们都使出吃奶的力气试图拴住用户,但迄今似乎不见有谁,真正站在个体用户的立场上,对用户个体的应用方式做些更有建设性的综合研究,为站在个体应用立场上为用户设计一个相对稳定的,虽然只是在自身提供的服务范围内,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中心门户。这个话题,以前曾起了个头,《我想有个家——个人门户之争再起风云》,似乎没多少人感兴趣,就放下了。现在看来,这问题并没有受到重视。对于梦想找到粘住用户方法的网络应用开发者们,这难道不是一条正途吗?其首要关键并不在技术,在对用户应用的理解。
(作者:网中一人,2010-5-11, 使用及传播请遵循本站版权许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