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因为美国人说人类不能预报地震?》的补充

(2008-06-09 12:23:00)
标签:

地震

灾害

预报

预测

杂谈

分类: 杂谈

首先,昨晚在新浪/和讯博客同步发出《因为美国人说人类不能预测地震?》后,和讯网友dongshengpoint留言提醒我原标题“预测”应为“预报”之误,这是个重要的错误。我因为修正上述错误,重新编辑已发出并有网友推荐评论的文章,在新浪博客经夜仍未审核通过,上午反复尝试重发,幸而又有一份新发的通过了,看来昨晚那份原文已被砍了。——向原来已留言、推荐的网友说声抱歉。根据他的推荐,我又读了署名“直言了”网友《就地震预测预报致宋正海先生》、《大地震:预报 pk 预测》两篇文章。作者说,与USGS专家进行了直接沟通,附了原文,非常值得一读。

回头再看,科学网《美国地质调查局:人类不能预报地震》的文字,对“预测”、“预报”的确是分开使用的,但没有界定;而在中文环境中,普遍不严格区分二者,因此我对其提出了自相矛盾的质疑。根据“直言了”的文章,可以大致了解:美国地震专家认为地震可以预测,也一直在预测,但更严格的“短期预报”是他们认为不可能的。西方科学家在术语使用上,一贯严谨规范,这是与东方流行的思维习惯有别的。按照他们自己的术语,我相信自圆其说是没有问题的。下面是引自就地震预测预报致宋正海先生》的文字:

根据USGS科学家们的阐述,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是两回事,即:

    [1] 地震预测:FORECAST,说明的是某段时间、某个区域和某个范围震级的一组地震事件的趋势,概率取值倾向是小概率。地震预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且USGS在天天做、每小时做一次数据更新公布。所谓“未来30年内加州发生6.7级以上的地震的概率为99.7%”云云,就是地震预测的一个内容。

    [2] 地震预报PREDICTION,说明的是特定时刻点、特定地点和特定震级的一个地震事件,带有断定性“预言”的色彩,取值倾向是大概率。做准确精确的地震预报是很困难的。USGS科学家们所说的“不可能”指的是这种地震“预报”、而不是说地震“预测”不可能。

但是,预测、预报这两种术语的效用,在受众立场角度分析,仍然值得商榷。

一、个人认为,国内地震可否预报的误解与争议不是因为翻译错误引起。翻译错误可能造成我们对美国学者的观点、方法的部分误解,助长了对地震预报的一些不恰当的观念,但绝不是这些观念产生、流传的主要原因。

二、站在受众立场,“预报”、“预测”这样一些术语细微区分,不见得是好的表达。比如在直言网友的文章中,就讨论了“预报的准确程度”问题,既然承认“预报”有准确程度问题,再强调“预测”倾向于小概率,“预报”倾向于大概率,其意义就暧昧了。例如,按照这样的逻辑,“短期预报不能做”这个说法本身就更值得怀疑,因为短期“预报”不能做,长期“预报”就更不存在——长期的都只能叫“预测”。
另一方面,如果已经界定了“预报”的概率范围,并且是相当准的,那么就只有“是预报”、“不是预报”两种区别了,而这正是当前国内舆论中的一种观点(我前面的文章分析过):不是预报,当然不能发;而预报是不能的。这就陷入我上次所说的“灾害预报 悖论”,偏离了大众的价值:可信度也好,发生概率也好,你不能说“99.97%”以上就是“有价值”,以下就是没价值。像地震这样重大灾害,50%的可能性我认为也有重大价值,也有告知义务。

因此,我认为,简洁明了的表达就是用一个术语,并说明其程度,例如:预报,预报的内容(比如,涵盖的时间、地点、强度要素)、准确的程度(比如:震中在方圆50公里还是方圆100公里? 时间在24小时内,还是24-72小时内?抑或6个月以内?这个预测的可信度/可能误差是多少?)。

最后再补充一点:

虽然我们是地质、地震科学的外行,但是预报和预测,或者说“地震的监控”就是为我们这些外行服务的。所以,外行不能正确理解的预报/预测决不是好的预报/预测。在讨论地震预报/预测问题时,首先应该从受众——大众立场出发。

相关内容链接:

(作者:网中一人,2008-6-9, 使用及传播请遵循本站版权许可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