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花语:冬日的柴汶河
标签:
柴汶河登泰山记中老年人大汶口镇河流域 |
柴汶河发源于鲁中腹地,是该地的唯一主干河流。该河向西在大汶口镇与牟汶河汇合后称为大汶河,继续向西流入东平湖之后再向北注入黄河中下游。清代文人姚鼎《登泰山记》中记载:“泰山之阳,汶水西流”,中华大地大河东流,唯有汶水西流。晋代郭缘生《述征记》中则描写道:“汶水凡有王、北汶、赢汶、牟汶、柴汶、浯汶皆源别而流同”。因其流经汉柴县古城,故名柴汶河,河长116公里,流经面积1944平方公里。柴汶河是大汶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新泰境内的第一大河。一篇清代的“游记”和2007年华源“8.17矿难”,使柴汶河家喻户晓。柴汶河是维系该流域自然生态平衡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线,被当地人誉为“母亲河”。
冬日的柴汶河,大约只有流经新汶的流域,才算进入了生命意义上的冬天。这里水流舒缓的像一潭湖水,再也看不到夏季的野性。河水清澈见底,波澜不惊,缓慢而执著地向那大汶口西行。大片退水后留下的河滩呈现出黑色的沙滩花纹,偶尔几只水鸟在上边翻找着什么。站在孤寂的沙脊放眼四望,远处一片雾蒙蒙的。在这里沙与水温柔而亲密,中间甚至没有湿地的过渡,汛期时冲上沙坡的水印还依稀可见,那濡湿的沙坡上已零星长出了一些芦苇在寒风中摇曳着。是大地接纳了河,还是河驯服了大地,其中的答案不得而知。但河的确一直在沙堤里静静地流淌着。两岸有大面积的杨柳滩,纵深的不远处便是咄咄逼人的数十座煤矸石山。自上世纪初之始,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两岸过度挖掘煤炭而充填用河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污染,两岸生态也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的柴汶河那份苍凉和悲壮。身处此景,令人有一种想呼唤的冲动!
冬日的柴汶河,水面平静舒缓,河水清清,澄澈见底,倒映着蓝天流云。此时,蛙声和蝉鸣早已嘠然而止,草草结束了夏秋的盛宴;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水鸟的泣啼,或是因被同伴遗弃,感悟这世间的悲凉,或是用这叫声来证明自己是最后的守望者。远处,一个牧羊人无忧无虑地驱赶着一群山羊姗姗而来。羊群踩着浮土和枯枝败叶,一路欢跳、嬉戏、咩咩叫着,又使柴汶河的冬天充满着一种粗犷、祥和的亲切。在这种景色中独处,人便觉得尘世间那种永无满足的贪欲和永无休止的争斗是那么遥远。
很多时候真宁愿生活在这宁静而祥和的荒野之中,化成一棵的杨柳,静观人世间的变迁,做一个旁观者将世事置之度外,也许对现实的处境是一种解脱吧。
冬日的柴汶河有点像人到中老年,虽然少了年少时的狂热和激情,但却多了理性和成熟。所以,喜欢冬天的柴汶河,也许这是人到中老年心理变化的真实写照吧。大约从过了“知天命”生日那年起,每到冬季来临,便觉得自已就像这冬季的柴汶河,也流入了生命的冬季。
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岁月就来叩门了。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步入了疲惫的中老年。冬日一天,偶然间,发现自己曾经乌黑浓密的头发渐次花白了,岁月的痕迹悄无声息地在头顶上和脸庞上刻下了印记。一种对未来莫名的恐惧,一种对青春流失的伤感,一种对时间的无奈,就像一道阴影将自己陷入人生的惶惑中。
最美是夕阳红。人到中老年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内心世界里,还没有储备足够与逝去的岁月相匹配的内容。如果把成熟作为人生中的主旋律,那么就应该去鲜明这个季节的人生主题。人到中老年,注定是一个选择向前的日子,没有退路可寻。生命是不能逆转的,它犹如这冬日柴汶河,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身体状况开始下坡,智慧却在上坡。随着岁月的流失,转眼间我就将是步入“耳顺”的人了,直到有天,觉得自已真正步入了人生的冬季时,才能真正感悟到这个季节的博大精深。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到中老年,是人生的重大中转站,是人生的冬天。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冬藏了成熟和经验。虽说中老年人的季节很休闲,但那休闲里却孕育着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