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国学百家讲坛董事长研修班课程回顾

标签:
张其成易经阴阳 |
分类: 杂文趣事 |
引言:《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中国当代四大国学师之一,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贴”易学世家十五代传人——张其成老师为北清智库国学院同学们讲解群经之首、大道之原——《易经》。
《周易》是世界文化史“轴心期时代”唯一一本由符号和文字共同构成的书。《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本为儒家、道家共同信仰的书。《周易》是中国科学史上唯一一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书。《易经》是本天书,是讲天道的书。但《易经》又绝不只是讲天道,恰恰是通过天道来讲人道,讲人应该怎样按照天道来做人做事。所以学习《易经》最大的作用不仅仅是算命,更重要是改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张其成老师熟读国学经典书籍,并能倒背如流。老师说声音是有能量的,在朗读或背诵时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那种无形的气场能量。国学文化就是在这“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涵养着我们的心性及修为。
朗读是通过声音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在展现生命的活力,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传承千年的文字完美结合,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北清学子们定能感受到这种能量的传播。
同学们专注于手中的课本,用情用心体悟着国学经典文化的魅力
大声朗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我们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可以很好地开发和训练右脑
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它的源流结构张其成老师用八个字作一个概括,那就是“一源多流,一干三支”。《易经》就是源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医家,甚至于中国化的佛家,都是从这个源头上流出来的水流。
张其成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闻名遐迩的《六十四卦次序歌》
张其成老师亲自示范讲解起卦法,同学们每人50根牙签动手操作梅易法和观象法等。起卦的过程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易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静心沉淀,张其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入境的状态,入境的境界是物我两忘的状态,大家在大师的指导下感悟天地大道,感悟生命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