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国医大师王玉川:首重精神修养

标签:
国医大师王玉川养生黄帝内经张其成 |
分类: 杂文趣事 |
王老是家父挚友,1965年全国首届内经师资研修班,王老与家父共同研修数月,王老还是这个班的老师之一。其后与家父过从甚密,两人同为全国首届内经研究生导师、同为首届国医大师。1985年王老特推荐我报考北中医的医古文研究生,入学后我多次向王老请益,王老总是操着浓郁的奉贤话不厌其烦地教导我。每次看到王老办公桌上打开的十三经注疏,上面有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批注,心中总是生起无限崇敬之情!
在我接触的名医中,王老的国学功力、中医理论水平、对中医发展的创新、独特观点,以及淡泊名利、虚静超俗的人格气质,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如今王老驾鹤西归,祈愿一路走好!西天开坛研医论道、九泉笑看中华复兴!
王老健在时,访谈中曾谈及他年轻时在老家当过小学教员、中医教师,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奉卫生部调令被“征调”入京后发现讲课口音重,学生听不懂,于是王老就埋头做研究,一本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翻烂了,书上批注密密麻麻,还自学生物学、物理学,自制图表,虽然清苦寂寞,却乐在其中。王老总是认为人的一生,弹指一挥间,瞬间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没有必要去争名利。什么地位呀,金钱呀,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为其争夺呢?
王老一生生活上非常简朴,他不喜欢大鱼大肉,而奉行朴素、简单、有序的生活。王老引用《黄帝内经》的话解释自己的生活主张,“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即食物要杂,不要挑三拣四,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凡能供人营养健康的食物,都要吃。不过“谷肉果菜”应以谷薯、蔬菜为主,肉类次之。《黄帝内经》中还说:“高粱之变,足生大疔”,意即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容易生疮、疔,因此,一日三餐应该不偏食、不多食,既不要过于辛温,也不要过于寒凉。
王老认为一个人最核心、最根本的是精神修养,即所谓“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方法层面主要就是不思、不用,即便用,也不能太过。因为“静”有助于神气潜降内守,反之,若用神太过,而致神思躁动、外驰,为名利所惑,往往容易耗伤元气,让元气不知不觉中耗散。
即便是单在饮食一项上,王老同样首重精神修养。比如王老发现现在社会里有部分人吃饭靠食谱,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都细致安排,好像很讲究、有规律,实则是自己设限,也不尽科学。王老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是最主要的,事业成功,心情舒畅,脾胃消化功能也更正常一些,吃点肉也会很好地消化掉。
《东方早报》2016-4-9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6/4/9/13446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