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哥的朋友真是遍天下!到马尔康的当晚,被他当地的朋友请去吃饭,席间商量着明天一早带我们参观山顶上一座著名的寺庙——昌列寺。
听海哥朋友说昌列寺是由各界名人集资修建的,不乏赵本山,刘德华等腕儿级人物,属中西合璧的现代化寺院:有欧洲大教堂的玻璃大门,中式的庙宇飞檐,供奉着印度的四面佛等等;大经堂内装有电梯;僧舍如快捷酒店.......
其实昌列寺的旧址已毁于文革期间,也就是说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昌列寺早在六十年代就消失了。

散席后我对他俩说因车马劳顿明天不准备去参观昌列寺。
第二天一早搭档和海哥以及他的朋友去了那座寺庙,而我则在现代化的酒店里呼呼大睡。大概九点多钟,被电话吵醒:别睡了!我们回来了,下来吃早饭吧。
这么早就回来了,看来没去是正确的。
“怎么样?”我问。
“花里胡哨的,不是你喜欢的风格,你没去是对的。”搭档悄悄对我说。“不过,我给你拍了些壁画回来,还有算盘珠子。”
“特富丽堂皇吧?”我问。
“是,鎏金的大门直晃眼。”

因没有亲自参观这座寺庙,所以没有资格去描述,本想放弃写这段,后又觉得部分图片很是有趣,还是帖上来与大家分享吧。
通篇博文的图片来源于搭档,他并没有拍摄寺庙的全景,可能是不敢兴趣或者是光线不好的缘故,但他拍了些局部的细节,想必是想留给我做资料。在这里对搭档表示感谢。

最初的昌列寺是宁玛派僧人闭关修行的地方,现在可能也有。
不怕您见笑,让我谈修行是扯淡的事情,每每论及此事时总是理屈词穷。前段日子和梅子,姥姥聚会,闲聊中又提到了宗教问题。梅子游历在外基本上就是缄默不语,而姥姥的意境又太高深,对她老人家的话似懂非懂。我在一旁急于想进入一种境界,希望在这“思考”中语出惊人,可我突然感到:老天发笑了!

如果我们不是佛教徒,是否存在着修行?我试着问哈哈大笑的老天爷。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忍辱负重,甘于平淡,抑制贪欲,控制食欲,隐忍是非,强颜欢笑,该怒不敢怒,应笑不敢笑.......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我们不修掉愤怒悲伤(嗔),不知满足贪心妄想(贪),惯有的性格习性(痴)的话,这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作为世俗之人,我们有我们的不易。这个不易甚至比僧人还要不易!没人给我们布施钱财专心修习,我们必须在铜臭味的海洋里捞取一点发臭的虾蟹糊口,还要抵御漂浮在我们四周的其他“美食”;各种诱惑拷打着我们的定力,各种痛苦折磨着我们的耐性;我们因愤怒踹了他人一脚,他人也因不满还一记耳光;到头来,我们终将在恐惧中面对死亡;可我们又能怎样呢?还得在不清静的环境中修炼着,容忍被撑开变成宽容,无奈积累多了变成淡定。
我们到底想不想不悲不喜,不嗔不贪?
朋友回答的好:您当我是植物人?
我想佛陀又发笑了!

昨天收到闭关修行的三知的短信:我还有两个月就成功了!
我不知道他所说的成功是佛法上的还是时间上的,他在里面待了快一年了。
修行修的是解脱,佛陀说: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而痛苦消失就是快乐,那么修行修的应该是快乐了。
可仔细思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快乐的背后又蕴藏着痛苦:有聚就有散,有得就有失,有爱就有恨,年轻意味着衰老,富足有可能变为贫穷,恋爱的快乐夹杂着猜忌和抱怨的痛苦......那么反向思维,痛苦的背后隐含着快乐,这又回到倒数第二步: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现代人陷入了一个轮回中。等待痛苦消失后的快感,又在快感中不安地等待下一个痛苦的来临。
“我没什么快乐可言,我是不得不去修炼心智,让自己不再纠缠在烦恼中。”一位朋友每天临睡前都要打坐念经,平复一天的各种心情。
“管用吗”我问,很像是问一个药方的疗效。
“应接不暇。缺练!”

我知道的一个最小的佛教徒是Apple的同学。这个男孩每天都会拿着佛珠在宿舍的床上念经。
Apple说:他的性格像纱一样柔软,无论你说他什么他都笑眯眯的从不生气。好像,好像你可以把他握在手心里,随便握成什么样子他都不在乎。
我说:如果试着松开握着的手呢?
Apple说:还是纱啊!
我说:纱变形了吗?
Apple说:没有,他还是他。
“纱巾”在同学中是“异类”,但在他的坚持下,同学和老师都已接受了他的修习习惯。从这一点上看纱巾同学是成功的。再说他的性格,我想他比其他孩子少了些恐惧和愤怒,也可能他就此会失去作为孩子的某些乐趣,过早的进入一种安宁的状态,但从长远看也许是好事。
“我们都很喜欢他,他很爱帮助同学,对所有人都很温和。”Apple说。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中,在争强好胜中发怒,在受了委屈中发飙。我们不善修行的缺失让我们的孩子们失去了耐心和善心,继而恶性循环开始了。

姥姥和梅子的性格有相似的地方,比较钢!可能姥姥的刚性更强烈些。面对同一件事情,她们会脱口而出:滚!去你大爷的!而我多半儿会选择的是沉默——无语不等于无理。
我何尝不想痛快,何尝不想华丽的转身,可痛快的另一面又会是什么呢?在我的内心深处比她们有更深一层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对无常的似是而非!所以,我不得不自律!
因“修行”不够,我的自律是压制!压制愤怒,悲伤与恐惧。像个母亲一样保护着自己,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要沉浸在对人对事无益的愤怒中去,好好爱自己。
如果你问:管用吗?
我会说:一言难尽。

在自律中,压制的另一面是释放,我释放了所有的快乐。
朋友曾说:当你说某某事的时候,眉飞色舞的。
他是不知道那是压制久了后的一种宣泄,就像人愤怒后的发脾气。
也有人说:火车,你总是充满阳光。
他们是忘记了我和所有人一样,也要经历黑夜。
但,不管怎么说,在自律中,渐渐地开始感谢生活。

一个皈依的好朋友曾对我说:能过好平淡的生活也是种修行。
当二姥姥出行无望的时候,她说:和二姥爷好好地过日子。
小罗说:旅行是我的一种特殊生活,对于你,旅行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对二姥姥说:日子该过还要过,旅行依然会继续。
旅行也是一种平凡的生活。舍掉生活中可有可无的“舒适”,把节省下来的享受花费在旅行中,用平时的自律换取旅行的过程,我天生是走在路上的。

前些天,小罗在拉萨对我说:和陆大爷玩了几天,舍不得与他分开,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忍受接下来的孤独寂寞。
这让我想起去年的今天,一个人在藏北大草原撒野的情景,奢侈地沉浸在自由和孤独当中,近乎贪婪地把所有的风景和感受纳入心中。不禁要问:为什么喜欢孤独?
修行不仅仅是学会与人相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自己相处,所谓的孤独就是独处。“小罗,知道我为什么没有直接进拉萨而是毅然决然地向西进了藏北吗?因为我知道只要进了拉萨,我所有的斗志就会丧失!我克制住了自己的种种借口!”
独处的机会难得,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仔细地觉察自己,聆听自己,了解自己!

“小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用心聆听山,水,风,云的声音,融入到其中变成一份子。”
目前,小罗在日喀则与陆大爷分手后,一人前往藏北草原,写这篇博客的时候,他已经在尼玛了。我问:感受如何?他说:很爽,很爽!
于霞“埋怨”我在小罗状态不好的情况下怂恿他只身进入藏北,但从目前看,没有丝毫问题。
鼓励自己和鼓励他人都是修行!
遥祝小罗旅途愉快,平安!

非常开心,有很多朋友加入到磕长头的行列中,从强身健体开始,百利而无一害。
虽然内心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修行,但从中享受到了一种无法言状的舒坦。
难得的舒坦!

再次感谢搭档的记录!

以上图片中的“算盘珠子”是当地人转经时的计数器。
以下图片是现代壁画,内容还算丰富,画风还算朴实。
话不多说,老天爷已经笑的肚子疼了,能让人开心也是修行之一!










现代人的修行,就是不伤害,不侵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