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国研究,比盲人摸象更难

(2024-05-04 12:00:13)
跨国研究,比盲人摸象更难

一日,与某君闲聊,问他不做欧洲史了。他说,那个只能是爱好,研究根本谈不上。不懂英文,没有当地生活经历,资料都搞不到,很难搞出东西来。自己认识中国字,有巨大的典籍资料,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说外国了。
当时,上学时候与他一个单元。他特喜欢欧洲史,能够精确讲解欧洲各国王室各种故事,跟讲评书一样,娓娓道来。有时候觉得他瞎说的,但是几次对某些事情怀疑,然后查阅相关资料,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后信服。后来,看一些外国人(地道的外国人,没有中国血缘,没有到过中国)的研究中国问题,像黑格尔啊、马克斯·韦伯啊,还有老马啊,总觉得他们说的中国的事情和我看到的中国的事情不一样。再后来,一些中国人跑到外国上学,然后研究中国问题,据说目前海外汉学有一批研究者,他们研究的和我看到的也不一样,挺多细节,忘记了。最近看戴维·兰德斯《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10),又见一段说中国的故事:

统一的帝国并不惧怕老百姓逃走。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大帝国,自视为宇宙的中心、文明的家园,国土之外皆是蛮荒。帝国臣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所以象征性的边界也就足够,例如从长城到大海的一道矮墙,即“柳条边”,将中国与北方蒙古——鞑靼草原分割开来。清朝的乾隆皇帝曾赋诗言及此事。——第37页
这里作者注了一个文献出处为“引自Edmonds,Northern Frontiers,第55页。这本书有可能全名为Northern Frontiers of Qing China and Tokugawa Japan,

但是中国不控制人口流动,这个事情很难说,在不同时期一定有不同的政策。不然修啥墙啊,建啥门啊?另一个从长城到大海的矮墙,这事儿就比较没边了,长城本身不是矮墙,就算部分区域有些残破,但是不能说是矮墙,毕竟能够抵御外来的军队和骑兵的,矮墙一定不行。柳条边,这事儿虽然不高,但是不是可有可无,不是可以随便穿越,而且是清朝才有的,很难代表整个中国,特别是去说与北方蒙古族分界。

他们外国人说中国的事情,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然后想:我这中国人,想看看外国的事儿,是不是也是一个样儿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