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好的日子,过*—读刘瑜《观念的水位》
(2023-01-02 17:38:37)向好的日子,过!
几乎一口气读了刘瑜的《观念的水位》,书放在那里挺长时间了,2012年出的书,2023年看,一点儿都不觉得有时代差异。
上学的时候,南门边除了一堆饭馆儿就是两家卖闲书的书摊儿。摊儿主一个大哥,一个大姐,大姐每次都能说新来的哪本哪本书,写得内容挺不错的。书摊儿里面,常常有圈儿里的新书,至少是一些圈内流行的畅销书,而且有些不好找到的书。那时候,书店书摊,完全看老板的经营理念和眼光,进而决定什么书在什么地方能找得到。一个学校,除了伟大的图书馆之外,就是周边遍布的各种书店,逛书店也是体力活儿。你要用好长时间才能看完每家书店都有什么书,然后不定期的进什么新书,有时候没有钱你站在书架边翻看新来的一本书,不知觉中就过了吃饭的点儿了。在众多的书中,就有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但是读起来,还是非常不错的书,感叹作者独到的眼光,和看国外花花世界的精彩,脑子挺阔的。随后,独到《民主的细节》,虽然不喜欢政治,但还是打开了很多新的思路,至少对这东西开始了解,而且知道还真是有人对这些东西进行思考。
后来,闲书琐事太多,就一直没有再读其他的书。买了很多书,都没有读。一次,看到许知远、刘瑜、梁文道、熊培云等推了一套《理想国》,两千块钱买了一套,书整体还是很好的,看到在这复杂的社会,还真是有这么多勤于写作,善于思考的人,让原本枯燥的世界还有那么一扇窗。
《观念的水位》,里面好看的《琥珀之城》,写到在剑桥,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的时间史无前例地增长,还有那么多剑桥的故事。苗炜《让我去那花花世界》,也提到了剑桥,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剑桥的故事,忽然让我产生一种想去剑桥的冲动,看看那个神奇的地方,住上几年,沾沾仙气儿。《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一个奇怪的题目,谈到历史,谈到为精神保护不读国史,谈到刀尔登,结果赶快搞了一套刀的书,还不曾读。《从更人道的到更霸道的》,很简单的说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他们在吸谁的血?到底是子孙的血,还是阶级兄弟的血。《我们在输出什么》,与其说是我们在输出,不如说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开放,吸引外资,靠勤劳的双手,还有汗水和血水,换来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后面应该有的,不光是我们自己,而是应该如艾恺《持续焦虑》中看到的,那么多的人开始反思现代化或者资本主义的问题,思考现实,思考人怎样过自己的日子,王德峰说西方哲学走入了困境,似乎不只是在西方。《没来的请举手》,唤起我们对我们看不见的那些人,那些事的思考,人的眼力有限,人的认识有限,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看到的未必是实,我们看不见的也未必不存在。萧伯纳和斯诺干的事情,我们天天也差不多,没来的,他们是不是就是没有。《给理想多一点时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可以涨,水也可以降。她说水位已经上涨了,似乎就不能降了么?这一点值得再想。
观念,一念,和尚说丁施主离得道差一步了,丁施主说一步可比登天。一念之间,一念之转,观念,不仅仅是水位吧。好的方向,有信心,有希望,毕竟一战二战那么可怕的日子,人类都过来了,年终岁尾,大家都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儿了,既然醒着,那么就往好了过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