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7年第一桩未坐实的出轨事件持续发酵着,却好像陷入了与之前相同的境地——更多人都选择了最偷懒的做法,拿着出轨的结果,或鞭笞,或开脱。应当理性一点,从人性深处来解读这种婚姻常规故障。
今日,我们请家庭治疗师、国家心理咨询师、性与性别研究所研究员陶思璇来解读为什么她一再忍受背叛也不愿放弃婚姻;请国家心理咨师、北京建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梅来聊聊女生应该选择快感还是安全感。
先声明,上述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我们承认出轨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也绝不为出轨脱罪。
以下为正文。
为什么
她一再忍受背叛也不愿放弃婚姻
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她是全职太太,贤淑漂亮,家务全揽,可是丈夫依然有了外遇,甚至毫不避讳地跟对方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她一直默默承受,偶尔问一句半句,也会立刻自己刹车,不会因此和丈夫吵闹,只要丈夫不明目张胆地说“我爱上了别人,我们离婚吧。”她对一切都能隐忍在心。
以下解答来自陶思璇老师。
这个案例中的她仿佛很怕冲突,为什么她越是忍让,她的丈夫越是肆无忌惮,这说明了什么呢?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正在运转的完整的动力系统,只要其中一个人发生了变化,为了维护这个系统的动力平衡,保证这个系统继续运转下去,其他的家庭成员就会调整自己的状态,根据变化做出新的反应。
这种状态她一定会难受,你会如何指导她?
让她先做冥想练习,想象她丈夫就在面前,她开诚布公地与他交流,将真实感受告诉他。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真正地面对面交谈,把这段时间的情绪状态告诉他,希望丈夫在意的是她自己,并说明希望丈夫如何处理。
你会让她离婚吗?
让她列一张分手清单,分为两个主题,一是如果离开他会有什么损失又有什么收获;二是如果继续凑合下去又会有什么损失和收获,物质与精神的都要列出。
为了安抚她的情绪,你会不会谴责她丈夫,赞美她的宽容大度,并劝说她不要冲动离婚?
当我们做自己不认可的事情时,总会向外寻求援助,以支撑行为的合理性,但我不能跟着她的思路行动。
是为了让她明白一再忍受背叛,还不愿放弃的原因?
人天生对未知感到恐惧,宁愿选择熟悉的伤害。很多时候我们在拒绝面对亲密关系所带来的伤痛时,都会选择用“爱”来掩饰,夸大自己的感情作用力,说自己离不开对方。其实,令我们恐惧的是分手后未知的新局面。列一张分手清单,看清楚目前所处的局势,了解自己离不开对方的真正原因,才有机会让自己深入思索,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女生
选择快感还是安全感
快感还是安全感,是姑娘们选择伴侣时面临的永恒纠结(前提是你有得纠结的话)。李梅主任会怎么选择呢?
以下解答来自李梅主任。
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下女子的冲突爱情观,快感还是安全感,我们是否也可以理解为要刺激还是稳定?
如果从产生爱情的角度出发,刺激更容易引发爱情。经研究证实,爱的感觉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与我们的运动、情绪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生物胺,它参与情爱的过程,激发人对异性产生情感。而当我们在经历新鲜、刺激或是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时,大脑中也会分泌多巴胺。
是不是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年轻时喜欢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刺激的爱情,30多岁之后,开始追求稳定的爱情?
年轻人更愿意追求不顾一切的爱情,因为年轻的似乎有资本,可以尽情尝试,但随着年龄增大,人在爱情方面的“投资策略”会相对更加理智,或者说不单单是寻找爱侣,而是在寻找伴侣。人似乎不是在刺激的爱情还是稳定的爱情之间做抉择,而是在自己的感情与理智之间做选择。
爱情的需求可以单一化地划分吗?
也许爱情是这世界上最最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研究爱情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爱情理论把爱情分为了三个成分:动机、情绪和认知三种。动机成分被称为激情,是产生爱情行为的驱动力,其中性动机包括异性身体容貌特征的彼此吸引,是爱情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情绪成分被称为亲密,是爱情满足人的身心需要所产生的体验,如爱情中所体验到的苦辣酸甜;认知成分被称为承诺,是爱情的理性认识,是指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对情绪和动机有着控制作用。
爱情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宿命?
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这样一句话:我的选择不一定是对的,但确是我想选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都处在自己选择的宿命当中,谁又比谁更幸福呢?
采访整理自
《为什么她一再忍受背叛也不愿放弃婚姻》
2013年4月18日
《一个女人在爱中纠结地选择快感还是安全感》
2013年8月8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