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钻石光阴——女王和她的钻石婚

(2008-02-19 16:05:43)
标签:

钻石

女王

钻石婚

杂谈

2007年11月19日,在伦敦低调庆祝完自己的钻石婚后,女王夫妇乘上飞机,前往马耳他,“度第二个蜜月”。


为什么是马耳他?1949年至1951年,他们婚姻的画卷刚刚展开。菲利普被派驻到马耳他的军舰上服役。当时还是公主的伊丽莎白,随夫前往,在这个欧洲的岛国上度过一段不短的时光,直到回国承接父亲的国王职务。马耳他,是伊丽莎白二世夫妇二人以夫妻身份在海外居住过的惟一地方。在伊丽莎白内心深处,对那个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惟有在那里,他们俩度过了一段珍贵的平民生活。


她是一个女王——然而首先是一个女人,在内心最深最深的地方,她永远是一个需要爱、愿意爱、相信爱的小女孩。一如六十年前。


婚姻,从第一年的纸婚、第五年的木婚、第十年的锡婚、第二十年的瓷婚、第二十五年的银婚、第三十年的象牙婚、第四十五年的丝绸婚……一直,走向第六十年的钻石婚。从繁杂走向简单,从隔膜走向通透,从纷乱走向宁静,从惶惑走向平和……


至情言语,无声;至真岁月,清澈。越久远,越纯净。那是钻石的光阴。
时光


2007年11月20日,是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钻石婚纪念日。六十年前那一日,他们开始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


在钻石婚到来之前,白金汉宫推出特展“王室婚礼”:婚纱、鞋扣是白银镶嵌珍珠的舞鞋、“捧花”(当年为她制作捧花的朗曼先生的孙女专门为特展复制的)、结婚登记簿以及用来签署结婚登记簿的金笔,直到这次展览女王才看到数不清的结婚礼物(因为太多)……六十年前那场大婚的枝叶花果,宛若眼前。


当看到这一切,九九八十一岁的伊丽莎白,尽管依然是“水火不入”的微笑表情,然而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点波澜吧?六十年过去了,尽管身为“王夫”,菲利普亲王跟天下所有的丈夫一样,急了也会说老婆是个“笨蛋”,说她脾气坏得像头猪……对于菲利普偶尔表现出来的暴躁和抱怨情绪,有王室成员告诉《菲利普和伊丽莎白:婚姻的肖像》的作者布兰德雷思:“菲利普亲王是这个世界上惟一将女王视作普通人的人。他也是惟一能够这么看待女王的人。我想,女王很珍惜这点。”
2002年5月,已经七十七岁的女王和八十二岁的菲利普亲王,参加了皇家温莎马展,布兰德雷思随他们一起。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亲王参加了马术比赛,在盛装舞步的比赛中胜出……手拿摄影机的女王一直盯着亲王,全神贯注、异常兴奋。当亲王顺利地完成比赛时,女王焦急地紧咬嘴唇等待评分。当亲王获得最高分时,女王……不停地欢呼、不停地拍手……见过温莎马展上的女王后,我可以肯定地说,她崇拜、爱慕着亲王。”


在那一刻,她又成了一个小女孩,小小女孩,就像她第一次见到他。


时光倒流七十年,菲利普亲王原名菲利普·蒙巴顿,与女王结婚前是希腊和丹麦亲王没,他身高超过了190cm。据接近过他的女士们说,菲利普的眼睛是非常罕见的“钢蓝色”,当他这双眼睛凝视你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神魂颠倒。据说当年他正是凭借这双眼睛,征服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心。


菲利普六岁那年,在伦敦参加维多利亚女王所有后裔的一次大聚会时,就曾和伊丽莎白公主有过初次会面,不过那时她只有一岁零一个月大。真正的一见钟情,是1939年7月22日,英王乔治六世携家人到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校参观。十三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在达特茅斯,真正“见到”了远方表兄——十八岁的菲利普。


菲利普当时正在那所学校就读,他把表妹们带到花园里玩槌球和网球。在游戏中,伊丽莎白注意到了菲利普矫健的身手。据野史言,菲利普也玩了个心计才让伊丽莎白真正记住他。菲利普应乔治六世的邀请共进晚餐,席间他假装对伊丽莎白公主视而不见,只是一个劲儿地逗她的妹妹小玛格丽特玩。这激发了伊丽莎白的不满,也激起了她对菲利普的关注:她才是两姐妹中最尊贵的那一个,菲利普理应对她大献殷勤,所以他留在了她的心里。


有人说:伤害你越深的人,你记得越牢。在菲利普与伊丽莎白的爱情案例里,这个规律同样适用:有谁不会拼了命地向大英帝国女王储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甜言蜜语鞍前马后?这些人,她一个也记不得。然而这个,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例行”拜倒在她结合了权势与美貌的石榴裙之下……她所以记住了他,才有了日后的七十年。也许对于伊丽莎白而言,自己争取而来的东西太少,上天赋予的太多。所以,她很乐意坦承自己在这段爱情中的主动。因为她本人的“大力”承认,使得全世界都知道:是十三岁的伊丽莎白,渐渐爱上了十八岁的菲利普。豆蔻年华,芳心可可,也许她本人的情感尚在萌动中。然而旁观者清,女王的表姐玛格丽特·罗德斯说过:“伊丽莎白公主很早就开始迷恋菲利普亲王了,她的目光不再被其他任何人吸引,打从一开始她的心就被菲利普打动了。”

 

最好的时光
1942年,当时已是海军少尉的菲利普因为部队有任务未能与她在一起。在一封信里,十六岁的伊丽莎白表达了对菲利普的思念。适龄的伊丽莎白,把菲利普渐渐正规化为她的“正式男友”。1943年11月9日,伊丽莎白从温莎城堡写给表妹戴安娜·波威斯·莱昂的信中说,她刚刚和菲利浦一起参加了一个大型周末家庭聚会。信中说:“我认为他非常有魅力而且很幽默,很少有严肃的时候。即便当他严肃的时候,也会让人觉得非常成熟。” 她还曾在1943年写出的一封信中透露拥有一张非常大的菲利普的照片,放在壁炉架上整天都看不够。


富家女对于爱情的态度:要么是太多人追求,以至于根本无暇体会真正的爱情。要么是比一般女孩更为主动和大胆地追求爱情:因为没有任何障碍的生活是痛苦的。人都有一种本性:创造一些难题,让自己来克服和超越它们——这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存在感。所以富家女的巅峰人物——伊丽莎白——肆无忌惮地流露着对菲利普的爱意和倾慕。她什么都有,所以没有人会因为她在一段爱情中“追求者”的角色而瞧不起这个女孩。


只有什么都没有的人,才格外在意:谁爱上了谁,谁跨出了第一步……
相遇之后的八年,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利普基本都在军队里服役。他对自己的婚姻问题非常审慎,虽然战争期间菲利普与伊丽莎白一直有书信来往,但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年,才开始真正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当然,他们最终还是订婚了。1947年7月9日,盛夏,苏格兰的巴尔莫拉。


然而所有的爱情故事里,都有一些招人喜欢和惹人讨厌的亲朋好友。这个全世界最老和最大的帝国的王室也不例外。不是所有人都像伊丽莎白一样,喜欢这个穷得一塌糊涂的王子。当时王室成员和一些大臣如何看待菲利普·蒙巴顿亲王?那个阶段伊丽莎白公主的私人秘书阿兰·拉赛尔斯后来说:“他们觉得菲利普是个粗人,没有教养,也不够忠诚可靠。”他们不喜欢他、不信任他,并且把这些偏见都毫不遮掩地写在脸上。王族不是白领,没有巴结人的习惯。

 

王子和公主……
夏天过去,大婚即将到来。按照英国《王位继承法》的规定,菲利普放弃了希腊王位继承权。伊丽莎白收到了成堆的结婚礼物。伊丽莎白的婚纱,由她喜爱的设计师Norman Hartnel(诺曼·哈特奈尔)设计,是一件象牙色丝质礼服,镶有珍贵水晶及1万颗自美国进口的珍珠,裙后的拖尾长达4米。诺曼·哈特奈尔在此后多年里,一直是女王的御用设计师。女王留下的很多照片里,都是身着诺曼·哈特奈尔的作品,尤其是礼服。


伊丽莎白在婚礼上佩戴的王冠,是1919年专为她的祖母玛丽王后打造的。上面的钻石取自1893年玛丽王后大婚时收到的一顶王冠。1936年,玛丽王后将这顶王冠传给儿媳伊丽莎白王后。1947年伊丽莎白二世大婚时,伊丽莎白王后将王冠借给女儿使用。伊丽莎白的婚礼装备,正是西方人的习俗:新娘子在婚礼上的头面首饰衣裳鞋帽,要“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 and something blue”,即:一点新、一点旧、一点借来的、一点蓝……旧:各路首饰上取自前辈物件的钻石;借:母亲借出的王冠;蓝:父亲赠送的蓝宝石项链耳环;新:除此之外的所有。1947年11月20日,伊丽莎白和菲利普在皇家婚礼御用教堂威斯特敏斯特教堂举行了婚礼。当天早上,伊丽莎白的头冠不小心掉到地上摔烂了,王室的珠宝师飞速赶来救急。乔治六世递给女儿一杯烈性酒,希望她能借此镇定一下,却被伊丽莎白拒绝了。


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加冕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依然身着诺曼·哈特奈尔设计的礼服,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女王加冕。菲利浦亲王率全体贵族宣誓效忠女王。三十二岁的丈夫向二十七岁的妻子下跪宣誓:“我,菲利普,爱丁堡公爵,愿终生成为你的臣民并且尊敬你;我愿意效忠你……”伊丽莎白,从此以后,成了伊丽莎白女王。 即使是女王,也知道照顾夫君的面子。在加冕仪式后的全国电台演说中,女王特别提到了她的丈夫:“我的丈夫支持我”,她说,“他也同我一样有理想,并对你们怀有深厚的感情”。

 

钻石时光
他们一起走过了六十年。伊丽莎白被加冕为女王后,菲利普也取得了近似于国王的地位——但永远是“近似于”:他的地位永远排在妻子后面。他的孩子们都不随他的姓,伊丽莎白也没有在婚后随菲利普的姓变成“蒙巴顿夫人”,而是继续保留英王室的姓“温莎”。在公共场合,菲利普得向妻子弯腰鞠躬并称她为“陛下”,走路时也只能跟在女王后面。


尽管宫禁之内,菲利普可以说伊丽莎白笨蛋或者猪,但在外人面前,他“必须”对女王百依百顺。每当亲王对妻子感到不满,每当女王应该倾听丈夫讲话但却把注意力转移到宠物身上时,女王都有权力说一句:“噢,闭嘴。”根据亲朋好友们讲,多年来,是女王对亲王粗鲁的时候多,亲王对女王温柔的时候多。


但没有人否认:加起来快要一百七十岁的他们俩,是一对绝配。如同其母亲伊丽莎白王后。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过爱德华八世的退位——那位因为放弃江山而成全了“情圣”名声的伯父。母女二人一直并且一致认为:如果不是爱德华的退位将乔治六世推上了国王的位置,后者是不会在五十七岁的时候因为癌症而离世的。所以,伊丽莎白使出全副手段,阻止妹妹——那位具有惊世美貌的玛嘉烈公主,嫁给离异、年长她一倍、育有两名子女的唐生。


如果不是伯父的爱美人不爱江山,也许今日坐在大英帝国宝殿宝座之上的,就不是伊丽莎白——她对于上天这一近乎于玩笑的安排,究竟是窃喜还是不满?情愿抑或悲伤?除了菲利普,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


六十年来,“受益”于英国发达的小报系统,他们的婚姻一直比世界上所有的婚姻更加受人关注。哪怕人在深宫,依然有无数的放大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试图令他们无所遁形。八十六岁的菲利普,当初征服伊丽莎白的英俊潇洒,至今仍发挥着魔力,有目共睹,菲利普的朋友们说,他对女人很有吸引力:他认真地听、放松地笑,聊天时会看着你的眼睛,非常真诚,他会让对方感觉到他希望有你的陪伴。此外,他从来不会在与人谈话时心不在焉地将目光转移到另外一个他感兴趣的人身上。前首相梅杰的夫人也非常喜欢与菲利普聊天,梅杰对此丝毫不以为忤,而且还说:“我是亲王的拥趸,在许多场合我都喜欢和他呆在一起,而且我有特权在共进晚餐时可以坐在他身边。”


没有人会相信、或者愿意相信:这样一个身高一米九、“钢蓝色”眼睛的帅男人,会一直忠于一个必须走在她后面的女人——尽管她是非常美丽的。
小报们列出他的情人名单,包括三十几名女演员和贵妇,并戏称为“菲利普公爵俱乐部成员”。而且世界各地,都有菲利普的私生子……


媒体一直很“关心”他们,包括白金汉宫的卧室安排。1982年,三十一岁的精神病患者闯入了女王的卧室。当晚,女王正独自一人在睡觉。于是,“女王夫妇已分居”的新发现比“疯子闯入女王卧室”引起了更大的反响。后来,菲利普亲王道出了这个分居故事的“原委”:女王夫妇并没有分居。疯汉闯入女王的卧室时,菲利普只是由于第二天要很早起床前往市外参加一个官方约会,因此在另外的住处过夜。


然而人们永远愿意相信荒谬胜过常规。解释往往被抛诸脑后,“女王王夫分居”的凿凿言辞,仍然经常像一个热气球,飘浮在白金汉宫、伦敦、大不列颠,以及全世界认识女王的人的心上。按照英国王室不成文的“规定”,对于绯闻性质的王室报道一般不予回应。然而有一次,女王为了丈夫,破了这个戒——《巴尔的摩太阳报》驻伦敦的通讯员发回报道:菲利普定期到西区一个摄影师的公寓里与一名未知身份的女子见面。整个英国炸开了锅,报纸上的头条都是:《报告女王,亲王与派对女孩有染》。 女王夫妇都受到了深深伤害,菲利普发怒了,女王也很沮丧。她特地指派一名王室官员对此作出回应:“这件事完全不真实,女王与亲王之间没有任何裂痕。”


在尘嚣纷繁却无一被证实的流言中,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一路至今,六十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