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奕小燕子家春秋杂谈 |
分类: 生活版封面秀 |
黄奕:从“小”到“大”的质变
让黄奕给过去的一年做个小结,她说是“变”。问她对新的一年的展望,她的答案仍是“变”。“变”也是一年来我们看到的黄奕最显著的特点。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家春秋》中,黄弈由曾经热闹的“小燕子”转而变成了悲情的瑞珏,再加上之前的两部《长恨歌》和《秋海棠》,黄奕逐渐用坚实的作品奠定了自己“大青衣”的角色定位。继而,黄奕又在刘德华的力作,电影《兄弟之生死同盟》中成了“无线四虎”中的一点“红”,这次大银幕的亮相也让她的造型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简约、摩登、中性。小西服、马夹、笔直的裤装把黄奕个性中的爽直、洒脱、干练很好地描摹出来。这次封面拍摄,我们也凸显了她的这种风格:并不明亮的色调、并不明晰的轮廓、并不明朗的神情,并不明媚的衣装,一切都在“变”中和谐统一。
角色质变——从小燕子到大青衣
连续三年都有所沉寂的黄奕选择在2007年的下半年高调“出关”,并携带三部重量级的电视剧《长恨歌》、《秋海棠》、《家春秋》和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电影《兄弟之生死同盟》闪亮登场。
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黄奕明显没有了“小燕子”式的活泼俏皮,与之相随的是她淡定的笑容中蕴藏出的从容而成熟的韵味。正如她在《长恨歌》、《秋海棠》、《家春秋》中所扮演的角色,俨然已抹杀掉了“小燕子”的影子。“琼瑶阿姨给了我‘小燕子’的形象,是我的荣幸。但我不可能永远活在‘小燕子’的光环之下,可能前几年,还可以吃吃‘小燕子’的老本,到了现在该是时候走出来了。”
黄奕坦言‘小燕子’的成功在给她带来光芒的同时反过来也限制了她的表演机会,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她似乎被定型在只能演性格很外在的角色。于是,转型成为黄奕当机立断要做的头等大事。“虽然先入为主的印象很深刻,但我仍然想打破束缚我的框架。当一系列喜剧性的闹剧都找到我时,我不得不把她们都拒于门外,我可以演喜剧,但滑稽或恶搞不是我选择的。”
当名和利都趋于稳定时,黄奕告诫自己绝不能原地踏步,唯有继续向前走才能对得起喜欢的这份职业。“从进入娱乐圈到小有成绩再到转型,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鲜花、掌声和物质我都拥有过了,不可能永远随波逐流的生存,我必须要进步,进步就需要推翻以前所取得的成就。从另一条路的零点起步,重新来一次,放下心态,把自己还原为一个新人的姿态。开始有很多人不相信我,处处碰壁的感觉几乎让我丢失信心,没有人给我改变的机会,比如悲情戏、苦情戏不会想到我是最合适的人,真的有一种有冤无法声张的委屈,内心感受到的荒凉只觉前途异常渺茫。”
既然明知“改变”的这步棋不好走,为何还要执意走下去?黄奕不假思索地说:“大部分人会觉得成名了的艺人会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其实我觉得是选择的范畴越来越狭小了。因为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比如汤唯拍了《色戒》后,她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演员走到了一定阶段,她需要的只是能激起创作欲望的作品,而这却是最稀缺的资源。”
好在黄奕的运气不错,正当在她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做出的判断失去信心时,机会降临了。“我很感谢丁黑导演,当没有人觉得黄奕能演王琦瑶的时候,他给了我这个机会去证明;正因为有了《长恨歌》铺路,何平导演才决定让我演《秋海棠》;又因为《秋海棠》,我得以出演《家春秋》中的‘瑞珏’……回想起来,好像真的是一环套一环。所以通过这三部慢工出细活的好作品,证明了自己未来的演艺路还有很多种可能性,也有更多的能量可以发挥。”
黄奕把从新启程看作是等待并抓住机会的过程,三年的时间里虽然走得很辛苦,收入也锐减但是心中无悔。“这三年的确抵不上过去一年的收入,回想我最疯狂的一年接了四五部戏。回过头来看,发现自己以前就像一个演戏的工具。慢慢的觉得,拍戏并不是量大就一定是好事,现在的原则是宁缺勿滥,希望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演戏。以后,我接的每一部作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会对得起自己。”
皇天不负有心人,黄奕做出的大胆尝试让她收获到的是最置地有声的赞扬:“黄奕是《长恨歌》中最颠覆的;是《秋海棠》中最出彩的;是《家春秋》中最大的惊喜。”难怪一个导演曾经对黄奕直言不讳地说:“你不是那种立即让人相信演戏很精确的演员,但是我们愿意赌一把。”
发展质变——从小荧屏到大银幕
正当黄奕在影视剧中转型的步履越走越顺畅时,她跨入大荧幕的起步之作——和“无线四虎”合拍的电影《兄弟之生死同盟》为她的演艺事业再次添砖加瓦。“这部戏有很多发挥的地方,比如语言的挑战,包括英文和广东话。和那么多大腕在一起,能和他们融洽的融入在一起也是一门技巧,它算是我跨入大荧幕的第一步,也是我事业的另一个起步。”谈到电影情结,黄奕颇有几分无奈的开起玩笑:“没出名的时候别人找我拍电影,和刘若英一起演《新十字街头》,同期录音,而且都是讲英文。拍完就觉得很过瘾,感觉大银幕就是不一样。后来自己拍电视剧出名了,反而没有人找我演电影了。”
演艺圈有特定的行事规则,黄奕又是一个有想法和梦想的人,这可能并不适合圈子里的习惯走向,所以她直言自己总是处于矛盾的状态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迎合市场还是要坚持自我。“我是个居无定所的人,觉得所有热闹的终结都是冷清,再热闹的拍戏场面都有散场的一天,有时候拍完戏去往机场的路上,看到很多闪烁的霓虹灯都挺有感触的。让我坚持走下去的一个原因是我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第二是还有那么多喜爱我的人一路上都在陪伴我、支持我,第三是现在的公司可以理解我。以前一直犹豫不敢签公司的原因是没有勇气跟老板说我只想等好戏,未来是个未知数,而艺人就是一个商品,必须要运作出自己的价值。所以在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理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总会有不一样的声音让我挣扎。”
透过黄奕现在流露出的眼神,过去的这些种种挣扎、无奈和不确定已经彻底消除了,尤其是签约新公司后,电影将会成为她的主攻方向。接下来,黄奕就会远赴巴西拍摄贾樟柯监制的影片《塑料城市》,无疑这又是一个磨炼演技的好机会。“演员有时侯是很孤独的,尤其是当你的想法和这个圈子的游戏规则背道而驰的时候。在我遇到‘拐角’,需要更坚定走自己的路的时候,能有人支持我,和我一起承担,一起等待,真的很难得。我们还在谈一些形式上比较有意思的电影,比如音乐剧电影、公路电影等,都是我很期待的。”
三年的沉淀让黄奕在各方面都成熟了,可以用很冷静的头脑去看待自己。回想刚出道那几年,只顾着追求好生活、享受当明星的感觉,却在不经意中丢失了很多东西。“成名来得太快、太突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于是被光环冲晕了头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更加不懂得去珍惜。反而是后来的转变过程,让我从一点一滴中开始去回忆。这个过程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有时候得失不能用表面的东西去衡量。经历了起起伏伏之后,现在反倒愿意沉静下来,演几部能够留下来的作品。目标明确了,也没有了以前的无措感。我现在再去拍戏,真的可以体会到人物‘往心里走’的那种感觉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我相信自己的人生是要留给自己的,只要自己觉得值得就可以了。”
黄奕的心境变得沉稳了,但同时她也变得不像以前乐观了。“我觉得人有时候悲观一点挺好的,把所有的事情想到最坏,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我们这一代的明星都是自己跌跌撞撞走出来的,没有前车之鉴可以让我们去学习。我们身处在一个与我们共同发展的娱乐圈,很难定义对与错,那就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走好了,不要给自己定标准,只要踏实的向前走。”
当黄奕以全新的面貌回归演艺圈时,最大的感受是别人的脚步都走的好快,但她没有急于去追赶,反而以平稳的步调给自己做好防保措施。“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果太透明会受到很多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始料不及的,不知道怎么去应付。有可能是承受不了的,但身在演艺圈,又没有办法去选择回避,所有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所以,我现在不会赤裸裸的把自己放在别人面前,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了。人是需要时间去磨炼和等待的,可能一部戏不属于我但那段时间属于我,我可以去充实自己学很多不会的东西,当机会再来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利用它来展现自己的价值。我希望我的专业是时刻准备的。”
造型质变——从小女人到大女人
除了在事业上的蜕变,黄奕的另一大改变就是造型上的革新。以前出现在杂志上和各种时尚活动中的她看上去很美,已然展现了作为小女人的千般柔情万般美丽,时而可爱时而高贵,但却不能让人过目不忘。直到她选择以简约、摩登、中性的风格定位再次出现在大家视野中时,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有一种声音很响亮——黄奕从小女人蜕变为大女人了!
黄奕称这种变化是水到渠成并非刻意为之。“这纯属巧合,在电影《兄弟之生死同盟》中我扮演的是一个律师,大家就觉得我很适合这种很干练的形象,于是就延续了类似的造型。以前完全不懂也不在意到底什么样的形象更适合自己,各种风格都想试验一番,现在算是找到核心点了。”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黄奕是一个典型的时尚达人,超多的衣服,每天一个造型。而黄奕却自辩说自己很节约,甚至没有买过什么奢侈品,因为家里的财政大权掌握在爸爸的手里。“爸爸妈妈在我生活中的分工不同,爸爸是学理科出身,主管我的财务,像我财产的经纪人,这一点我很相信他,他总能选择最佳的投资方向;妈妈是一个编剧,和妈妈的感觉更像朋友,聊一些女人的话题,她经常会用她自己独特的角度来评析我所出演的角色的好坏。”
策划/本刊记者 王江月 文/土木 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