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定要培养孩子强势吗?

(2009-07-21 23:05:37)
标签:

雨过天晴

正面教育

强势教育

育儿

分类: 育儿心得

 

 

 

我的女儿是一个遇强不强,遇弱也不强的孩子。

 

其实不论形容大人还是孩子,强势并不意味着绝对实力的象征,不强势也不意味着一定是弱势,说孩子强势无非是这个宝宝临危不惧,善于表现,需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可能会主动攻击别人、积极争抢、不让步、不妥协......

 

果果小朋友则不。如果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节目,她会害羞,不会主动上去表现,轮到自己就依偎在我身边羞羞答答地表演;别的小朋友们从她手中抢走玩具,她不会反抢回来;她正在玩、喜欢玩的玩具,别人跟她商量拿来玩,她也会点头答应,我猜即便她心里不乐意也不拒绝人家;若是碰到有攻击倾向的孩子上来打了她一下,她也不会反打别人,要是不疼不痒地,她跟没事似的,但要是痛了或是委屈了就咧嘴哭了。

 

果果这样的孩子在老人们或者常人眼里那就是容易被欺负和经常会吃亏的孩子。不止一次听别人评价那些能抢能争的孩子将来上幼儿园不吃亏,孩子太老实容易受欺负等等说法。听得多了,自己也犯嘀咕,是不是得教一下果果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了?是不是得改变一下她的性格了?......但是,想归想,我并没采取实际行动,也许我这个人自由散漫,不太跟着别人的思路走,不太注重什么传统和现代、什么西方还是东方育儿方法,喜欢自己先想想,但对果果而言,如果我的教育方式错了,那就是冒险,可能会造成她将来跟妈妈一样傻的状况,当然,一切都是后话,当下的考虑是这样:

 

首先,不强势的孩子也不是天生地挨打受怕。

我是从没拿小朋友们在一起打闹争抢当回事儿,强势与否都是大人赋予的意思,孩子们就是天性、意愿的表现,并无欺负谁之意。所有的游戏和相处规则都会慢慢形成习惯或者彼此适应,他们只要愿意在一起玩就没问题。我发现小孩子们也都知道自我保护,碰到爱打人爱抢东西的孩子他们知道躲着藏着,打不起躲得起的道理孩子们知道,不教也会。

 

其次,不强势的孩子未必不能健康快乐成长。

有了果果经常会勾起我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对别人童年经历的考察,还有对人性的更多思考。

因为遗传很重要,性格跟遗传有关,我先从自身出发,我跟果爸小时候都不是强势的孩子,在我能记得起的童年、少年时代,我从没跟伙伴们有过动手的那种打架,我记不起我受过哪些欺负,吃过哪些亏;果爸也一样,别看是男孩,个子体格都不小,据他说也没跟人打过架,那时候父母们都上班忙,哪有功夫管我们跟小朋友们怎么个玩法、如何相处,但我们都一样长大成人,姑且也算适应社会了吧,心理还算正常健康,没啥阴影和大的障碍,老实归老实,也没人欺负咱,同学朋友都不缺,总体上活得挺健康、乐观和积极。

 

再看看周围的人,很多人不张扬;大多礼貌待人,不会跟朋友同事对打对骂;见人自来熟类型的也少,大多数人都属于慢热型的;勤奋上进的人处事却很礼让;坚韧不拔的人对人反倒很宽容;另外,太强势的人反而不太被人喜欢和接纳,许多人选择低调和内敛。

 

再次,不强势就没优势了吗?

俗话说:吃亏是福。这可不是示弱的人对自己的自我安慰,而是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真理和万事万物的平衡规律。

 

我看到遇到爱抢爱打的宝宝,其他家长会格外注意,远离或保护自己的孩子,背后也会有些评价,并非负面,有时只是对不熟悉情况的家长的友情提示,如这个孩子见着就抢、经常打人等等。

有些很明理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攻击行为会特别着急,他们往往会寻找孩子行为的原因,如何改变和避免,如果因此在幼儿园受小朋友排斥和老师批评惩罚,家长更会担忧甚至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但是孩子不强的父母再焦虑也不会到这种地步。

在幼儿园、学校,即便家长不在的场合,会有老师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和谐团结的环境,不适的强势并不被推崇,不强势的孩子可能还会受到保护,至少人们会有抑强扶弱的恻隐之心。

 

果果小朋友虽然是大众认可的老实孩子,但家长、孩子们都不拒绝跟她玩,她不缺小伙伴,不缺大人的喜爱,在交友方面并没障碍。经常在一些偶遇的场合里,果果会碰到一些互不相识的孩子一起搭伙玩耍。很多次果果跟大孩子们扎堆玩,有的6、7岁,碰到最大的一个是9岁半的小姑娘和果果一块玩,未见大欺小的现象,倒是那些大孩子们会哄她玩、保护她攀高,果果也会讨好人家,主动给好好什么的,屁颠屁颠跟着人家。孩子们自有他们的相处原则,他们很快能熟悉和融入彼此,适应能力甚至超过大人。所以老实孩子也有他们的“生存之道”。

 

还有,培养孩子强要强在哪儿?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如果说培养自强未免让人觉得有点严肃,可自立自强是早晚的事情,至少要他们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受伤,即便受伤也要有承受力;不会打人不要紧,但摔倒了得学会自己爬起来;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也能接受;要知道有些事情别的小朋友确实做得比她好;做事也会有不顺利不如意的时候......

 

孩子迟早要脱离父母,交往沟通的技巧需要他们自己慢慢领悟和实践,教给了具体的对抗方式不见得就能让孩子强起来,虚假强势不能造就真正坚强、自强的孩子。

 

另外,所谓真人不露面,其实越有实力的人越谦逊、越敢于示弱,这让美丽的人看起来更米,让才华横溢的人更令人欣赏和仰慕。所以,真正的强,不在于表现方式,而在于内心,重要的是自身的积累储备;别人看你强不强不重要,只要你拥有了实质的内容,你才是真正的强大。由此,我想到果果,现在的她已经有自己的兴趣,她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喜欢什么,她会一些而且还有探索,她有选择展现自己方式的自由,不必我强迫,不必与别人整齐划一,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还是很明显,不一定要求他们非按一个标准来表现自己。

 

最终,我的坚持还是正面教育而不是强势教育。

我自始至终没有教育果果去反击别人,没有教她独占自己的东西,没有让她去抢去争,我觉得这不是果果的本性,也不是我的本意。孩子不抢会懦弱吗?孩子不争将来就不勤奋了吗?我想这些都不是等同的问题,学会打抢也不见得会成才吧。毕竟孩子太小,2岁的孩子还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教给她负面的方式她会以为是对的,黑的都觉得是白的,这样的价值观慢慢形成才是要命的,想改都难。

 

所以,现在我会告诉她打人不对,想要别人的东西应该先跟人家商量、征得别人同意,自己的东西可以跟别人分享,自己不愿意不乐意的事情也可以拒绝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一个善良、正直、友爱的孩子,我只能选择教给她对的,哪怕让她暂时地吃亏。

 

 

也许将来会证明我现在的教育策略不明智,会错过引导果果的最佳时机;也许我本性就傻,放着自己孩子将来会吃亏的危险不及时纠正任由发展,不管怎样,孩子的发展变化谁也不能把握,再说“3岁看大、7岁看老”,每个人的性格品行也会随着成长经历发生一些改变,所以目前我既不能给果果贴个“老实孩子”的标签,也不能教她非正面的对抗方法,我相信只有她知道什么是对的、好的,她才会做得更好,表现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