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行政成本浪费 南沙石化项目下马损失谁担责?
(2009-08-16 09:33:26)
标签:
杂谈 |
⊙法制周报记者何剑
2009年7月3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争议已久的南沙石化项目因考虑到环境问题,一些民众、人大代表和专家反对等因素已经迁出南沙。据了解,明年广州亚运会将有沙滩排球、手球和武术比赛等项目在南沙进行。
这是一个令环保人士颇为激动的好消息,但一些关注该项目的专家学者,引发了对南沙石化项目下马所造成巨大行政成本浪费的思考:拟投资达八十多亿美元的该项目,现在已经完成了大多数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迁建、规划等所带来的巨大行政成本损失,将由谁来担责?
湿地公园附近 将建大型炼油厂
在汪洋宣布南沙炼化项目下马前,生活在广州南沙洪奇沥水道两边的村民,一直处于一种复杂的心境。面对中国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所带来的巨大的GDP,以及由此给村民们带来的生活的改变,没有一个村民不由此兴奋莫名,但他们也对家园的即将改变而充满困惑。
位于广州最南端的南沙区,有大片湿地资源(现已建成大型湿地公园)。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该炼化项目建设地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五涌至十八涌之间,占地约8平方公里。距此地不远处正是稀有的大片湿地资源,现已建成大型湿地公园,数千种鸟类以及红树林等稀有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南沙炼化项目择址这里后,村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东边红湖村的村民,已经拿到了政府给的拆迁费,正在拆掉自己的旧房,准备搬家。西边三民岛上的民建村‘控规’做好已经3年了,村民们盼望着项目早点开工,然后搬到新垦住上新房。”当地媒体在报道中,这样形容村民们的复杂心境。
“这两个村所在地都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中心区域,蓝色的‘项目概况’牌早已立在离红湖村不远的地方。项目牌显示,工程名称是广州石化加工科威特原油南沙厂址,项目承建单位是保定新星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工时间一栏为空。”
村民们的这种改变,始于2002年8月。其时,广州市成立南沙开发区指挥部,南沙大规模开发由此拉开序幕。在指挥部的揭牌仪式上,总指挥张广宁说:“南沙未来肯定会一年一个样!”
2005年底,中科双边签署《谅解备忘录》,确定拟建项目选址南沙地区,“炼厂所用原油将全部由科威特石油公司提供。预计项目年产能为15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按年将超过100万吨,规模超过了投资40亿美元的、位于福建的中国-沙特石化项目。”2006年6月,中科南沙炼化一体化合资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07年11月起,中科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在广州南沙港区陆续展开。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招标工作已自2008年1月起展开,该项目由科威特石油公司和中石化共同建设,投资约为80亿美元-90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合资炼化项目。
环评未批 就圈地动迁
号称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选址南沙后,争议之声亦随之而起。
早在2008年2月,有记者坐着摩托车在这块已被圈占起来的土地上穿行,所及之处是大片农田抛荒,杂草丛生。民居的门窗都已经拆掉。只有零星鱼塘里的清淤机仍在运转,给这一片沉寂的荒原保留了一丝生机。南沙区万顷沙镇东边红湖村的村民,已经拿到了政府给的拆迁费。当地村民老李介绍,这一大片地在2007年6月已被征用,居民全部动迁。当地人大多知道这里要建一个大项目,传言是在2008年6月动工。
《中国环境报》刊登署名刘效仁的评论,文章指出:这个“最大中外合资项目”环评未批就圈地动迁,最后有关部门对其如何处置,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据《广东省环保规划纲要(2006-2020)》,南沙为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要避免布设大型炼油、石化和钢铁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
“对项目的争论,起初只是在政府内部。”了解相关情况的某媒体记者说,一些专业意见在随后被反映到负责广州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清华大学环评室。“南沙的发展方向为原油变汽油,是产业链中的上游,污染最大。”清华大学环评室副主任杨卫国说。
2008年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委员、省环保技术中心主任刘奕玲在广东省人大会议上的发言,使围绕南沙炼化项目争论公开化。她发现“2008年广东省重点建设的新开工项目目录”中,南沙大石化项目赫然在列,“环评都未审批,怎么能开工?”刘奕玲说:“刚好处于整个珠三角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很特殊,不仅对广州、深圳,还对中山、东莞,更远对香港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南沙区地处整个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位置,经南沙港、京珠高速等可与珠三角各城市及港澳快速连接。这正是广东考虑将该项目放在南沙的重要原因。但以珠江三角洲目前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南沙地区的确不宜布局建设大型炼油石化基地。
曾率先反对中科石化落户南沙的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中科石化项目从南沙迁址,意味着环保部运行数年的“区域环评”正在发挥威力,未来“区域环评”将极大改变中国工业布点的选址规则。通过“区域环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地方的盲目冲动,如果越出雷池,那么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就一起承担被“工程下马”的风险。
决策失误 造成巨大行政成本谁担责
据有关媒体报道,“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日前出席相关会议时,首度透露中科石化准备转到湛江去了。”今年6月底,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曾表示,湛江已经通过环保部门的区域环评,为未来争取项目打下了基础,一旦得到落实,只需要再通过相关项目环评,就能够上马动工。
但来自中石化信息处有关负责人的消息说,“新址目前尚未确定。由于南沙未能通过环保评估,很多工作要从头来过,包括对其他备选地址进行评估。”
“南沙炼化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将改用其他名称来指代。但看似简单的名称变化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巨大问号:谁将对决策失误所产生的巨大的行政成本负责?
2009年8月1日,长期关注“南沙炼化项目”环评问题的业内人士潘洪其发表评论说:“很显然,百姓、人大代表和专家反对南沙石化项目的意见是一直存在的,但因为受到了各种限制,所以不能客观、全面地在媒体上体现出来,从而使‘反对派’在舆论上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所幸的是,‘反对派’的声音尽管一度很微弱,但他们还是通过顽强的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影响,最终广东省做出了将南沙石化项目迁出珠三角的决定。”
人们从汪洋的表态可以看出,最终是民意取胜了。人们同样充满期待的是,作为一个斥资80亿美元的“中国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在选址问题上形成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巨大行政成本,将会有人为此担责。
2009年7月3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争议已久的南沙石化项目因考虑到环境问题,一些民众、人大代表和专家反对等因素已经迁出南沙。据了解,明年广州亚运会将有沙滩排球、手球和武术比赛等项目在南沙进行。
这是一个令环保人士颇为激动的好消息,但一些关注该项目的专家学者,引发了对南沙石化项目下马所造成巨大行政成本浪费的思考:拟投资达八十多亿美元的该项目,现在已经完成了大多数前期准备工程,项目迁建、规划等所带来的巨大行政成本损失,将由谁来担责?
湿地公园附近 将建大型炼油厂
在汪洋宣布南沙炼化项目下马前,生活在广州南沙洪奇沥水道两边的村民,一直处于一种复杂的心境。面对中国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所带来的巨大的GDP,以及由此给村民们带来的生活的改变,没有一个村民不由此兴奋莫名,但他们也对家园的即将改变而充满困惑。
位于广州最南端的南沙区,有大片湿地资源(现已建成大型湿地公园)。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该炼化项目建设地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十五涌至十八涌之间,占地约8平方公里。距此地不远处正是稀有的大片湿地资源,现已建成大型湿地公园,数千种鸟类以及红树林等稀有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南沙炼化项目择址这里后,村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东边红湖村的村民,已经拿到了政府给的拆迁费,正在拆掉自己的旧房,准备搬家。西边三民岛上的民建村‘控规’做好已经3年了,村民们盼望着项目早点开工,然后搬到新垦住上新房。”当地媒体在报道中,这样形容村民们的复杂心境。
“这两个村所在地都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中心区域,蓝色的‘项目概况’牌早已立在离红湖村不远的地方。项目牌显示,工程名称是广州石化加工科威特原油南沙厂址,项目承建单位是保定新星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工时间一栏为空。”
村民们的这种改变,始于2002年8月。其时,广州市成立南沙开发区指挥部,南沙大规模开发由此拉开序幕。在指挥部的揭牌仪式上,总指挥张广宁说:“南沙未来肯定会一年一个样!”
2005年底,中科双边签署《谅解备忘录》,确定拟建项目选址南沙地区,“炼厂所用原油将全部由科威特石油公司提供。预计项目年产能为15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按年将超过100万吨,规模超过了投资40亿美元的、位于福建的中国-沙特石化项目。”2006年6月,中科南沙炼化一体化合资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07年11月起,中科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在广州南沙港区陆续展开。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招标工作已自2008年1月起展开,该项目由科威特石油公司和中石化共同建设,投资约为80亿美元-90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合资炼化项目。
环评未批 就圈地动迁
号称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选址南沙后,争议之声亦随之而起。
早在2008年2月,有记者坐着摩托车在这块已被圈占起来的土地上穿行,所及之处是大片农田抛荒,杂草丛生。民居的门窗都已经拆掉。只有零星鱼塘里的清淤机仍在运转,给这一片沉寂的荒原保留了一丝生机。南沙区万顷沙镇东边红湖村的村民,已经拿到了政府给的拆迁费。当地村民老李介绍,这一大片地在2007年6月已被征用,居民全部动迁。当地人大多知道这里要建一个大项目,传言是在2008年6月动工。
《中国环境报》刊登署名刘效仁的评论,文章指出:这个“最大中外合资项目”环评未批就圈地动迁,最后有关部门对其如何处置,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据《广东省环保规划纲要(2006-2020)》,南沙为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要避免布设大型炼油、石化和钢铁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
“对项目的争论,起初只是在政府内部。”了解相关情况的某媒体记者说,一些专业意见在随后被反映到负责广州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清华大学环评室。“南沙的发展方向为原油变汽油,是产业链中的上游,污染最大。”清华大学环评室副主任杨卫国说。
2008年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委员、省环保技术中心主任刘奕玲在广东省人大会议上的发言,使围绕南沙炼化项目争论公开化。她发现“2008年广东省重点建设的新开工项目目录”中,南沙大石化项目赫然在列,“环评都未审批,怎么能开工?”刘奕玲说:“刚好处于整个珠三角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很特殊,不仅对广州、深圳,还对中山、东莞,更远对香港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南沙区地处整个珠三角的几何中心位置,经南沙港、京珠高速等可与珠三角各城市及港澳快速连接。这正是广东考虑将该项目放在南沙的重要原因。但以珠江三角洲目前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南沙地区的确不宜布局建设大型炼油石化基地。
曾率先反对中科石化落户南沙的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表示,中科石化项目从南沙迁址,意味着环保部运行数年的“区域环评”正在发挥威力,未来“区域环评”将极大改变中国工业布点的选址规则。通过“区域环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地方的盲目冲动,如果越出雷池,那么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就一起承担被“工程下马”的风险。
决策失误 造成巨大行政成本谁担责
据有关媒体报道,“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日前出席相关会议时,首度透露中科石化准备转到湛江去了。”今年6月底,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曾表示,湛江已经通过环保部门的区域环评,为未来争取项目打下了基础,一旦得到落实,只需要再通过相关项目环评,就能够上马动工。
但来自中石化信息处有关负责人的消息说,“新址目前尚未确定。由于南沙未能通过环保评估,很多工作要从头来过,包括对其他备选地址进行评估。”
“南沙炼化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将改用其他名称来指代。但看似简单的名称变化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巨大问号:谁将对决策失误所产生的巨大的行政成本负责?
2009年8月1日,长期关注“南沙炼化项目”环评问题的业内人士潘洪其发表评论说:“很显然,百姓、人大代表和专家反对南沙石化项目的意见是一直存在的,但因为受到了各种限制,所以不能客观、全面地在媒体上体现出来,从而使‘反对派’在舆论上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所幸的是,‘反对派’的声音尽管一度很微弱,但他们还是通过顽强的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影响,最终广东省做出了将南沙石化项目迁出珠三角的决定。”
人们从汪洋的表态可以看出,最终是民意取胜了。人们同样充满期待的是,作为一个斥资80亿美元的“中国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在选址问题上形成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巨大行政成本,将会有人为此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