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faw.cn/wq/file/2007921105640.jpg
在老民警余法海的陪同下,本报副社长王镜宇在仔细辨认碑文。
即日起面向全国征集烈士纪念碑题词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自本报联合腾讯网共同推出“寻找英魂的故乡”系列报道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普遍关注,社会反响强烈,本报也发起组织了全国媒体寻亲团以加大寻亲力度。(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随着寻亲活动的展开,越来越多的烈士亲人被找到,有些烈士亲人还专程赴赤壁祭奠亲人。截至目前,本报及联动媒体已找到16位烈士的亲人,在20位湖南籍烈士中,本报为其中8位找到了亲人。
我们找回的,不仅仅是烈士亲人迟到了50多年的期盼,更是烈士的荣耀与尊严。为了永久祭奠长眠于异乡的烈士,表达后人对英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从本期起,《法制周报》与湖北省赤壁市委市政府发起“为羊楼洞142位英烈立碑”活动,并面向全国征集烈士纪念碑题词。
⊙法制周报记者 蒋伟 长新
实习记者
廖洁 文/图
本报负责人瞻仰烈士墓群
9月18日下午,法制周报社副社长王镜宇受社长、总编辑谷良委托,来到湖北赤壁,与赤壁市委副书记金燕、市民政局负责人座谈。
金燕说,今年4月份,赤壁市发起成立了羊楼洞烈士陵园修复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等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赤壁市已将羊楼洞烈士墓群纳入市烈士陵园管理所统一管理,列为该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民政部门也正在规划修缮。
金燕表示很赞赏《法制周报》的相关报道,她说:“你们的报道很感人,催人泪下,你们发起的寻亲活动也颇有成效。”(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王镜宇感谢赤壁市对《法制周报》等相关媒体的支持,双方达成了一项合作意向:为了传颂英烈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彰显烈士的尊严和荣耀,让后人永远缅怀这一段光荣历史,由赤壁市委、市政府与《法制周报》一起为142位烈士树立纪念碑。
双方认为,“烈士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牺牲的,我们不仅仅要对得起烈士,还要对得起烈士的亲人,让烈士的灵魂得到安慰,让我们自己也得到安慰,为此,要大力宣传烈士精神和开展纪念活动。”
双方商议,将一起组织抗美援朝老兵、烈士亲人等集体祭奠,让人们记住英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记者获悉,赤壁市对羊楼洞烈士墓群的保护、修缮和纪念工作都十分重视,近年来,赤壁市党委每年清明节期间都要组织干部职工到烈士墓群进行祭扫和吊唁活动,赤壁市民政局修缮了墓地围墙,雇请专人守墓保护墓地,有关部门还修建了通往墓地的水泥路。
王镜宇副社长还看望了长期关注英烈的老民警余法海,他们一起瞻仰了羊楼洞烈士墓群。
又找到两位烈士亲人
9月19日,《法制周报》记者致电安徽无为县民政局办公室,想通过他们来寻找安徽无为籍烈士季荣歧的亲属。(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季荣歧1948年入伍,生前在27军79师2营6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1月8日在羊楼洞野战医院医治无效牺牲,无为县民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徐先生查找了相关档案,表示暂时没有找到季荣歧,下一步将通过其他途径查找。记者在打听安徽是否有个“苏城县”时,无为县民政局的徐先生热心提醒记者:“安徽只有‘舒城县’,是属于六安市的。”
同属安徽籍的潘子田烈士的碑文记载“苏城县人”,记者推断是在登记烈士名单的时候,误把“舒城”写成“苏城”了。(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获知这一消息后,记者马上与舒城县民政局优抚股取得了联系,询问是否有一位叫“潘子田”的烈士。得知有其人,而且潘子田还有一个哥哥潘子远。
潘子田是舒城县棠树乡人,在从家里去外地的途中被国民党抓壮丁,后于194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受伤后医治无效牺牲。跟随部队四处打仗的过程中,潘子田十分挂念家中的父母和兄弟,给家里人写过很多信。
另外,河南义马市常村镇常村村民的张金来致电《法制周报》寻亲热线,称“渑池县五区石福乡”的张祥忠烈士是他的亲伯伯。“渑池县的五区石福乡”已变更为今河南义马市常村镇常村,66岁的张金来告诉记者,他小时候从父亲那里知道伯伯还在读书时就参军了,入伍时才19岁,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一直与家里无联系。
张祥忠总共三兄弟,他外出后一直杳无音讯,老母亲甚至习惯每天都要到村口看一看,盼望儿子归来,临终前还惦记着儿子没有回家。(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直到看到报道,张金来才知道伯伯在抗美援朝战场受伤后到湖北羊楼洞野战医院接受治疗,因抢救无效牺牲后安葬在当地的一处荒山上,迟到了50多年的音讯让他感到很高兴,立即告诉了全家族人。父亲已经去世,张金来对伯伯的记忆很少,他表示将尽快去拜祭亲人,让离家50多年的亲人早日魂归故里。
全国18家媒体组成寻亲团
从羊楼洞墓群的碑文烈士籍贯来看:有当时的热河省、辽西省、辽东省、龙江省、松江省、台湾省等30个省按现在行政区划确认为24个省,市区118个县市。其中湖南籍最多,共有28人,已找到18位烈士的亲人,湖北12人,已找到10位烈士的亲人,但在广东、广西、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区,还有很多烈士亲人尚未找到。(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截至目前,由赤壁市公安局老民警发起,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包括《法制周报》在内的各大媒体参与,总共已找到56位烈士亲人的下落,除去墓地有3位烈士有墓无碑、2位烈士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迁回原籍,还有81位烈士的亲人情况不明。
本报104期推出《寻找英魂的故乡》后,为扩大寻亲活动的规模,《法制周报》发起全国组织烈士户籍所在地的报纸组成媒体寻亲团,本报已找到8位湖南籍烈士的亲人,目前已有云南、广东等17个省的媒体加入联动,媒体寻亲团的规模不断扩大。(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寻亲团正通过各种渠道,发动社会力量,寻找户籍所在地的烈士亲人,让英烈们魂归故里。(34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