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参加的《城市商报》的采访,关于《圣地》,关于我。
城:
最近几年都很少见到你的作品,是因为在筹备新书《圣地》么,听说你最近几年一直流连往返于喀纳斯?
李:
是的,我写自己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召唤喀纳斯水怪》的时候,我从未去过新疆,那时我19岁,在学校寝室里写完的,完全是靠幻想与查阅资料写成,那是一个关于“召灵(龙)人”的悬疑、奇幻小说,那时我想,我有时间的时候,某个假期,一定要去喀纳斯实地看一看,当然,写《召唤喀纳斯水怪》的时候,我有些抗拒去实地走访,因为这是一本带有魔幻性质的小说,我希望自己从现实世界中寻找到一个不错的题材(异域、水怪),然后靠想象力真正地架空出一个异域世界,我不希望现实世界“可能会”带给我的失望影响这本不错题材的小说。
城:
作为第一届文学之新比赛的选手,这么多年并不是很高产,写作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
没有任何变化。如上所述,《圣地》不是那种纯虚构类的小说,可以很快完成,它需要很多很坚实的成分,我写过很多类型的小说,写这本书时的体验是非常奇特的,于我而言,这也是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写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成熟,我感觉自己正在和它一起“完成”。非常奇妙。
城:
19岁时的作品《喀纳斯游记》就在当时得到了安波舜极高的评价,对于新疆的喜爱是什么时候,因何开始的呢?
李:
我小时候喜欢看很多探险的、自然方面的书籍,野外、异域、丛林沙漠那种,我对新疆一直有好感,我爷爷以前是搞地质的,他在新疆工作过,他也会经常和我说起他曾经在新疆的故事,一个人在异域环境,身边总是会有许多新鲜事,生活就会奇特、有趣,有新的见闻,也能开拓视野。
后来,在北京,2008年的时候,有一天在网络上看到一张喀纳斯的美丽照片,还有我从小一直很喜欢的奇异事物——水怪,当时就产生出灵感,我想这就是我的湖光山色。
《圣地》和《召唤喀纳斯水怪》的目的,除了是讲述年轻人的北疆生活与魔幻的探险故事,就是向大家介绍这里,这片广大的土地。
城:
小说中掺杂着游记的部分,对于你来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殊的写作技巧?
李:
没有特殊的技巧,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将一个故事复杂化,锦上添花的结构是必要的,但不会故弄玄虚,这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实际上,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小说,生活带给你的喜怒哀乐比一个故事所能给予你的要壮观太多,所以《圣地》是一个生活式的小说、小说式的生活。
城:
《圣地》封面上的“一个自由写作者的灵感之旅”,为什么自称自由写作者?又是怎么定义“自由”的?
李:
“一个自由写作者的灵感之旅”,这是编辑看过这本书后写的宣传语,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写作者,我写我所想写的,我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不愿在创作上受约束。
城:
这本书从故事设定和语言风格都和之前的作品大为不同,算是沉淀之后的转型之作吗?
李:
成熟是一定的,我也总是认为我最好的创作一定是下一个。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的阶梯。
城:
书中的人物有其原型么,哪个人物写得最让你满意或者说投射了最多的感情?
李:
都有原型,每一个人,我都尽可能还原当时与他们的感情,包括书中“海狸巢穴”的房东、所见过的哈萨克族人物,哪怕一个路人。我想真实地将这一切留下来。
城:
平时的写作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是如何协调写作和生活的?
李:
很多人以为一个自由写作者的生活是非常随心所欲的、有大把时间挥霍、东走西逛的,也许其他人是这样,但我不是这样。我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我的写作,我还要涉猎其它各种各样的知识,不仅是我的兴趣所致,我也认为它对我的一切都有帮助,《圣地》虽然通篇是一种洒脱的理想主义生活状态,但那也只是一段时间的故事,几个月而已,和朋友们相识相知一同经历一些事情,实际上,在书中的“理想洒脱”之下是非常忙碌的,生活比小说更精彩,远比它精彩,与小说相比,我更喜欢生活。它更真实,因此也更有温度。
城:
哪个作家对你写作影响比较大,你有什么钟爱的阅读类型吗?
李:
没有特定的作家,我看过很多作家的书。我喜欢社科类的书籍、探险类的故事、精彩的悬疑小说、精彩的一切故事,也喜欢传记,喜欢漂亮的诗,包括古诗。
城:
作为一个写作者,你认为支撑自己不断去进行创作的动机是什么?
李:
我从小就很喜欢幻想,喜欢创作故事(小说、漫画),也许是小时候感到在家里受到压制(很多小孩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又很叛逆,因此找到的发泄口。
城:
已经有两本关于新疆的小说了,之后会继续相关题材的创作么?还是会有新的故事?
李:
我之所以写《圣地》是因为写《召唤喀纳斯水怪》时我从未去过新疆,它是绝对幻想的产物,之后我去到实地,圆满了自己的夙愿,喀纳斯的、新疆的故事,在此可以告一段落了,我不能绝对地说我以后不会再写关于那里的某些事物,但我的愿望已经完成了。
城:
书里的第一章标题是“每个年轻人都要有一场属于自己的远方生活”,你会怎样向年轻的读者推荐《圣地》?
李:
我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年轻人,在某种意义上,我与所有中国年轻人是同一个人,“圣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一定是喀纳斯,不一定是某个特定的地点,它泛指人心中一切向往的地方,它有可能是北京,有可能是纽约,有可能是非洲的某片草原、南美的某片雨林、欧洲的某座小镇,有可能是你与你的爱人生活的那座城市、你随意路过突然豁然开朗的地方,有可能是你的心,有可能是某个人的眼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