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某商铺为何禁国人入内

(2014-11-27 08:05:35)
标签:

木子李

情感

时评

文化

娱乐

分类: 娱乐圈娱评影评

                                                                                                                                                                                                                                                                                                                                                                                                                                                                                                                                                                                                                                                                                                               
    近日,北京朝阳区有商铺贴出“中国人禁止入内(员工除外)”告示。,员工告说,这样做一个原因是之前店里发生了外国顾客被国人偷走钱包的事情。此外,平日里有很多中国女性客户试穿一大堆衣服,最后却并不购买,返还衣物时还对店员恶言相向。这位员工再三表示:“不想贴这个告示,但有些中国顾客实在太过分了。”

 

                  北京某商铺为何禁国人入内


    之前见得最多的告示是‘禁止RB人入内’,国人看到那种告示,或‘呵呵’,或赞其商家有爱国节操。而今,出现‘中国人禁止入内(员工除外)’告示,确实增民愤。
    此刻,会有人想对其商铺进行抵制,事实上,该商铺本就不欢迎本国选手。但是,如果大家专门去该商铺溜达,且去了必试衣但不买,倒挺有意思。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或店主并非对国人有惩戒,至少他父母及亲朋好友也黄皮肤,黑眼睛。商家或只是单从商业利益角度考量,才诞生了那样的话。
    关于商家出此告示的心态,我的猜测如下:
    诺大北京城,经营一间商铺不易,员工工资和房租相当大压力,为此,肯定希望生意红火。又源于商品定位主销老外,很想在老外那里换取好的口碑,但些许小偷以及恶言相向的人,会影响其生意,所以才出此告示,虽做法有些极端,但心情可以理解。
    或许我们本不应该揪住告示内容本身,而是审视一下我们自身问题。
    每个人的存活在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尤其在北京。
    犹如,我们在某国外大街上遇老外有某种恶习。在和朋友提及此事时,因不知其名字,或只能以‘XX国人’替代其姓名,无形之中便丑化了那个国家的形象。
    虽说很多国家都有小偷出没,也曾遇过些许女子试衣不买且恶言相向的近况,尽管他们只是个例,但却让人恼火。为此,社会公德也一样重要。
    活着别怕被批判。
    换个角度看批判:至少我们还不够完美,或者,我们还有进步空间。
    那些年,外国人为什么会骂我们东亚病夫?虽存在偏见与极端,但必须承认当时的我们确实很落后;而今,崇洋媚外现象为何很少闪现?是因为祖国的强盛,让我们足够自信。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应该为本国的繁荣和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实,早在2003年,就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商户拒绝国人进入,当时商户给出的解释是,此举并非因为歧视国人,而是为防止同行获取商业情报。
    与此同时又需要强调另一种现象:扎堆与创新。
    在我国,常见一种商业模式,当某个行业迅速崛起并极具商业价值时,就会被很多人跟风模仿,形成激烈竞争。最终,强者生存,弱者灭亡。
    竞争本身或对消费者来说是利好,但对于投资者本身来说,却极具风险。毕竟,扎堆的模仿过后,终将会倒下一大片。
    为此,很多商家,尤其是经营服饰的商家很是忌讳同行业冒充顾客来窥探商业机密。
    事实上,又何必跟风呢?多一些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或才能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犹如马云的淘宝,新浪的博客和微博。都因为他们是同行业的先驱者,为此,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回到事件本身,虽能理解商家的心情,却不能苟同商家的做法,因为此做法非常狭隘,非常自私。毕竟,只是极个别人波及了你的利益,又何必用‘中国人’如此庞大的标签去抵制?
    做人呀,有时不会说话确实招人不待见,警示所有人:
    1)如果自己口才不好,那就少说话多做事。
    2)说话的时候最好讲清楚某人,某现象,而不要殃及大众,或商家的告示改为‘小偷和试衣后不买且恶言相向者不得入内’‘同行禁止入内’或更为恰当。
    3)当下知道自己就是自己国家的脸面了吧,那么,请注意自己在公众场合下的言行举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