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对水处理方式进行创新
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素质及强势的民族品牌。让人们在饮用和使用健康水的过程中身康体健,必将有助于我们早日实现中国梦。所以要鼓励对水处理方式的创新
本刊记者 蒋泓峰
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孕育、生存和成长最重要的三要素(水、空气、食物)之首。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占人体重量的70%,可以称为“水人”。
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及运输、调节体温、润滑滋养、溶解消化等作用和功能。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是人如果没有水,就只能活几天。
水是最好的药
人类的发展进步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是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遗传选择所产生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类能够不断地进化发展,在人类长期适应自然中产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饮用没有改变自然属性的水,才是最适应人体需要的,才符合生命发展的规律。喝自然属性的水会感觉绵甜可口。如果现代人强迫自己去喝人为加工过的水,就违背了人类进化过程中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能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不良的结果。
水是最廉价、最好的药。事实证明,保持身体有足够的水分供应,通过饮水促进新陈代谢、维持系统平衡、帮助消化吸收、血液循环、营养输送、废物排泄,润滑关节、调节体温等,能使有些病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明朝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就讲到要水可以当药用。而在现代,美国医学博士F·巴特曼毕生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疗作用,发现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他不用药,只用水,就治愈了3000多名患者。他的《水是最好的药》一书出版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水污染侵蚀健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制约。据水利部网站数据,2010年38.6%的河水劣于三类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富营养化,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20%,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2012年始,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小企业污水强排地下事件等让人触目惊心的水安全问题密集爆发,促使人们再次反思正视水污染在侵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的严酷现实。
水处理各有千秋
正应为生活用水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类以各种方式进行水处理已有相当多年的历史。
水处理的种种方式,概括起来讲,大约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
物理方法,使用最早的是沉淀法,使用最多的是过滤法。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得较为洁净的水。过滤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以活性炭进行吸附较为典型;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此外还有电解法、蒸馏法等等。
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排除水外。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将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
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或水生植物来做水处理。
这些水处理方式各有千秋,总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所以,人类一直在追求对水处理方式和水处理设备的创新。
商业化水处理的误区
人体营养提供有四个途径,通过饮水提供25%、食品65%、皮肤吸收7%、呼吸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病从口入”,其实病不仅仅从口入,从空气、身体接触等都有摄入病菌、病毒的隐患,就连我们平常吃的饭菜、食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也取决于在其生长环境及加工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水。
饮用水只在生命个体用水中占一小部分,但却是显性的、直接的,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太空水、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深层水、高山水等引导饮水观念,新推出的各种净水器、瓶装水和桶装水让人眼花缭乱,不断更新换代,既费心又费钱。
用“均衡”理念看待水
水是贯穿整个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的媒介和载体,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工业用水相互交融,水资源问题和水安全危机错综复杂,如果延续原来比较弱和单一的管理、治理的政策和手段,将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健康维系需求的迫切要求。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就要利用“均衡管理”理念,研究各种类别水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制衡演化逻辑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相互间的关系变化规律,把握其均衡与制衡的关系和运行机制,动态调整内外协调关系,保持合理的“度”,持续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破解各方面瓶颈和问题,使水与生命个体健康、世界和谐稳定恢复到均衡状态。
认识安全水与健康水
安全水不等于健康水。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水大会明确指出,“即使是安全的、干净的水,也不等于是健康的好水。”
安全水,是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水,对微生物、有害金属元素和浊度有着明确的达标要求。
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健康饮用水,则有六条标准:不含有任何对人体有害、有毒、和有异味的物质;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含量适中;酸碱度(PH值)与人的肌体相近,呈弱碱性;含氧量高;软硬适中(以碳酸钙计50?200mmg/L);水分子团小,渗透力和溶解力强。
安全水是水对人体安全的底线,而健康水的标准显然高于安全水。由于传统习惯,人们习惯喝开水、纯净水等。其实,开水和纯净水是安全水,但不一定是健康水。水煮沸的同时,杀灭细菌和病毒,但溶解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依然可能超标,而人体所需要的钙、镁等矿物质也变成了水垢沉积壶底。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把有害物质过滤掉的同时,也去除了钾、钙、镁、铁、锶、锌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大量饮用纯净水后将导致体内营养状态失去平衡,许多欧洲国家都规定纯净水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
真正的健康水应该是天然水,有稳定的PH值(弱碱性)、水温以及对人体有利的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含量。天然水对水源的要求苛刻,必须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冰川溶化水、地表水、泉水、矿泉水,取水区域内必须环境清幽,无任何工业污染。
水处理与社会的均衡发展
从均衡管理的视角来看,出现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这恰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水问题的重视和思考。通过健康知识讲座、文艺演出、公益慈善、书画艺术、总结表彰等系列活动让全社会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现实水问题的极端严峻性、如何规范管理水产业、提升水健康的管理水准。
第二,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发挥水在同一空间可以综合利用的特性,如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等等。
第三,加大水处理行业的技术革新力。例如,强银离子及磁化水的出现,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的品质,增加了水回归自然的属性。
第四,加大水产业行业的改革发展力度。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阶梯式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不合理用水。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
第五,全面提高使用水的质量。合理满足家庭生活用水,包括洗菜、洗浴、浇花、冲马桶等的需要,合理满足畜牧、食品、工业、农业与渔业等大量的水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鼓励对水处理进行创新
国家将“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治水”,已经刻不容缓。
我们要特别鼓励对水处理方式和水处理设备进行创新。例如,玉水神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系列水处理设备,综合了多种水处理方式的优点,又弥补了它们的不足,具有让水恢复其自然属性的特点,既可以用于家庭饮用水的优化处理,又可以用于家庭生活用水甚至农田园林用水,大可推而广之。
解决水污染问题,显然非一日之功。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的问题是如何饮用到安全有益的健康之水。面对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水”和水处理设备,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听听专家的建议。
饮用健康水,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基础。所以,我们对饮用之水,一定要慎之又慎。
(注:原文篇幅较长,此稿为其概要)
加载中,请稍候......